第295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六》(1 / 2)

加入书签

拟行路难?其十六

鲍照

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

……

赏析:

《拟行路难·其十六》是鲍照《拟行路难》组诗中的一篇,以凝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借自然景象隐喻人生困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与无奈。

一、主题思想

1.人生苦难的感慨:诗开篇以“冰上霜,表里阴且寒”描绘出一种冰冷、压抑的景象,象征人生充满艰难困苦。寒霜即便能得朝日照耀,却“信得几时安”,形象地揭示出人生即便偶有希望,也难以摆脱苦难的笼罩,传达出对人生无常和苦难的深深无奈。

2.对命运的质问与愤懑:“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诗人直接发出对人生苦难根源的质问,对命运让人承受诸多挫折磨难表达愤懑。这种质问并非简单抱怨,而是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出诗人对不合理命运的抗争意识。

3.时光易逝与生命衰老的悲哀:“年去年来自如削,白发零落不胜冠”,诗人感慨时光如刀,无情地削减着生命。白发脱落,稀疏到难以承受冠冕,生动描绘出岁月流逝在诗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悲哀,深化了人生苦短且充满苦难的主题。

二、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中“冰上霜”象征人生的艰难困苦,“朝日照”象征短暂的希望,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境遇的紧密关联,将抽象的人生感受具象化,使读者更易体会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诗歌开篇对“冰上霜”的描写,营造出寒冷、压抑的氛围,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刻画,更是诗人内心悲凉情绪的外化,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借自然之景引发对人生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3.质朴直白的语言风格:“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等语句,语言质朴直白,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表达出对人生苦难的愤懑与质问。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诗歌情感真挚强烈,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解析:

1.君不见冰上霜,表里阴且寒:

-解析:诗人以“君不见”唤起读者的注意,引导大家看向冰面上的霜。冰本就寒冷,而霜覆盖其上,呈现出表里皆阴冷的状态。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极其冰冷、压抑的氛围。从象征意义来讲,“冰上霜”象征着人生所面临的艰难处境,这寒冷不仅是外在环境的艰难,更是内心深处的压抑与痛苦,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基调。

2.虽蒙朝日照,信得几时安:

-解析:尽管冰上霜在清晨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但这种安宁只是暂时的。“信得几时安”以反问的语气,强调这种依靠外界短暂温暖所带来的安稳并不能长久。此处以霜的境遇类比人生,暗示人生即便偶尔能获得如朝日照耀般的幸运或希望,然而在命运的无常与生活的重压之下,这些美好瞬间极易消逝,难以真正改变人生充满艰难的本质,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

-解析:“民生”指代人生,诗人感慨人生本来就是这般充满波折与困苦。“故如此”三字,透露出一种对人生苦难现实的无奈认同。而后“谁令摧折强相看”则发出了悲愤的质问,究竟是谁让人们在饱受挫折磨难的同时,还要强行忍受并面对这一切?此句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愤懑之情推向高潮,体现出对命运不公的强烈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