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颜延之《陶徵士诔》(2 / 11)

加入书签

人固介立”,强调陶渊明特立独行的品格,还从多方面具体阐述,如“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全面地展现了陶渊明廉洁、正直、纯粹、温和又刚峻、博学而不芜杂等美好品德。

-对陶渊明生平的概述:序文讲述了陶渊明的一生,从“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的年少时期,到“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的贫困生活,以及他“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的仕途经历,还有后来“灌畦鬻蔬”“织絇纬萧”的隐居生活,以及“有诏征为着作郎,称疾不到”的情节,清晰地勾勒出陶渊明的人生轨迹,让读者能全面了解陶渊明的一生,展现了他率意任真的精神特征。

-对二人友谊的追叙:诔辞中“深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舍,宵盘昼憩,非舟非驾”,描绘了两人过往亲密的交往,如白天一起盘桓,夜晚一起休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念昔宴私,举觞相诲”则回忆了他们曾在宴饮时相互劝诫的场景,体现出两人之间推心置腹的友情。

3.情感表达

-哀悼之情:全文笼罩着对陶渊明去世的哀伤之情,如“呜呼哀哉”多次出现,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离世的悲痛。从对陶渊明生平的叙述到对其品德的赞美,字里行间都渗透着颜延之对陶渊明的不舍与怀念。

-敬佩之意:作者对陶渊明的品德、操行和人生选择充满敬佩,高度赞扬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的高尚品质,以及他弃官归隐、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认为他是当世难得的高士。

4.艺术特色

-骈体行文:本文采用骈体文的形式,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用典丰富,如“田生致亲之议”“毛子捧檄之怀”“长卿弃官”“稚宾自免”等,通过这些典故,不仅简洁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语言风格:语言庄重典雅,用词精准,既符合诔文的文体要求,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对陶渊明的评价,没有虚夸谀美之风,以质朴而真挚的语言,写出了陶渊明独特的精神风貌。

……

解析:

序文

1.夫璇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解析:美玉无比精美,却不会成为护城河中被珍视的宝物;桂树与花椒确实芳香,却并非园林中常见的果实。开篇以美玉、桂椒为喻,用比兴手法引出下文,暗示像陶渊明这样具有非凡品质的人,不会流于世俗,不会被世俗所珍视或认同。

2.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

-解析:难道是它们刻意喜好僻远之处吗?只是因为它们本性独特罢了。进一步解释前文所举例子,说明美玉、桂椒的独特存在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其自身独特的本性,以此类比陶渊明不随波逐流的品性是与生俱来的。

3.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也;随踵而立者,人之薄也:

-解析:所以那些无需凭借外力就能来到身边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有所借助利用;而那些接踵而来(追求名利)的人,往往反映出人的浅薄。此句通过对比,批判了追逐世俗之物的浅薄,与上文所喻的独特品性形成对照,为引出对陶渊明的赞美做铺垫。

4.若乃巢、高之抗行,夷、皓之峻节,故已父老尧、禹,锱铢周、汉:

-解析:像巢父、伯成子高那样高尚的品行,伯夷、商山四皓那样崇高的气节,他们将尧、禹视为普通老者,把周、汉的富贵看得微不足道。列举巢父、伯成子高、伯夷、商山四皓等古代高士,称赞他们不慕权势富贵,拥有高尚的气节,为后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