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颜延之《赭白马赋》(2 / 13)

加入书签

。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塑造了一匹绝世良马的形象,也暗示其与帝王的匹配,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统治的高效。

3.以马喻政,劝诫君王:借马在不同场景的表现,如在秋猎中的勇猛“经玄蹄而雹散,历素支而冰裂”,引出对君王行为的思考。提醒君王不应过度沉迷游畋,“般于游畋,作镜前王”,而应借鉴先代圣王,“鉴武穆,宪文光。振民隐,修国章”,关注民生,完善国政,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讽喻意味。

4.关注马的命运,传达仁政思想:描述赭白马年老而毙后,君王的恻隐之心,“岁老气殚,毙于内栈。少尽其力,有恻上仁”,以及对其厚待的举措,如“加弊帷,收仆质”,传达出君王的仁爱,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仁政的倡导,希望统治者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万物。

二、艺术特色

1.辞藻华丽,铺陈夸张: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细腻的描写,全方位展现赭白马及相关场景。如写马的外貌“异体峰生,殊相逸发”,以夸张手法突出其独特;描绘秋猎场面“流藻周施,和铃重设。睨影高鸣,将超中折”,通过对装饰、马的神态动作的铺陈,营造出宏大而热烈的氛围,展现了汉大赋铺采摛文的特点,使文章富有气势与感染力。

2.用典丰富,寓意深刻:文中多处引用典故,如“帝轩陟位,飞黄服皁”“汉道亨而天骥呈才”等,借助历史故事,丰富文章内涵,增强说服力。这些典故不仅将赭白马与前代祥瑞之马相联系,更暗示宋朝的繁荣昌盛,如同历史上的圣明时代,使文章在歌颂与劝诫中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起笔点明写作缘由,以马颂帝;接着描绘马的姿态、能力,展现其不凡;再叙述秋猎场景,借马喻政;最后以马的结局体现君王仁爱,收束全文。各部分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使主题逐步深化,有条不紊地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4.骈散结合,音韵和谐:以骈句为主,如“双瞳夹镜,两权协月;异体峰生,殊相逸发”,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与形式美;同时穿插散句,使文章张弛有度,避免呆板。在用韵上,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艺术美感。

……

解析:

1.骥不称力,马以龙名:

-解析:开篇便点明,良马(骥)之所以被看重,并非仅仅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具有如龙般的神异品质而闻名。这里将马与龙相联系,提升了马的象征意义,为后文对赭白马的赞美定下基调,暗示所描述的马非凡俗之物。

2.岂以国尚威容,军驸趫迅而已:

-解析:此句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调马的意义不止于满足国家对威严形象的展示,以及军队对快速坐骑的需求。引发读者思考马更深层次的价值,为下文阐述马与祥瑞、圣德的联系做铺垫。

3.实有腾光吐图,畴德瑞圣之符焉:

-解析:指出马实际上有着如腾发光芒、吐出图箓般神奇的表现,是彰显品德、预兆圣明的祥瑞象征。这里赋予马神秘的祥瑞色彩,将其与帝王的圣德相联系,说明马在国家政治文化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圣德感应的一种体现。

4.是以语崇其灵,世荣其至:

-解析:基于前文所述马的祥瑞特性,所以人们在言语中推崇马的灵性,世间也以马的到来为荣耀之事。此句总结上文,强调因马具有祥瑞象征,故而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珍视。

5.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职,四隩入贡:

-解析:讲述宋高祖建立宋朝时,天下四方的官员都尽职守责,四方偏远之地都前来进贡。通过描述国家的稳定和四方来朝的景象,展现宋高祖统治下国家的昌盛,为引出赭白马的出现营造背景,暗示这匹宝马是盛世的产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