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束皙《饼赋》(3 / 4)
描写,展现秋季特征,为引出秋季适宜的饼食做铺垫。
13.肴馔尚温,则起溲可施。
-解析:在秋季,当“肴馔尚温”,即菜肴还温热的时候,“起溲”这种饼就可以制作了。说明起溲饼适合在秋季食用,且与秋季温热菜肴搭配,再次体现饮食与季节的适配关系,展示不同季节饮食搭配的特点。
14.隆冬御寒,兼味可用。
-解析:“隆冬”点明冬季,在这个严寒的季节“御寒”是关键需求。“兼味可用”表示多种馅料搭配的饼更适用,说明冬季适合食用有多种馅料的饼来抵御寒冷,强调冬季饮食注重保暖与营养,体现古人根据季节特点选择食物的智慧。
15.然皆用之有时,所适者便。
-解析:总结上文,指出上述各种饼食“皆用之有时”,都有适合食用的时节,“所适者便”,即适合当时季节等情况的就是好的。强调饮食要顺应时节,体现古人对饮食与季节关系的深刻认识,反映出饮食文化中注重因时制宜的理念。
16.苟错其次,则不能斯善。
-解析:进一步说明如果“错其次”,即弄错了各种饼食适宜的顺序或时节,“则不能斯善”,就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从反面强调遵循饮食与季节适配规律的重要性,加深读者对因时选择饼食这一观念的理解。
17.其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惟牢丸乎!
-解析:将牢丸与前文各种季节性饼食对比,指出牢丸“可以通冬达夏,终岁常施,四时从用,无所不宜”,突出牢丸四季皆宜的独特优势。以强烈语气表达对牢丸的推崇,表明牢丸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也暗示其在当时饮食中的重要性与广泛适用性。
……
句译:
1.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
深冬时节,严寒凛冽,清晨人们相聚之时,鼻涕在鼻子里冻住,呼出的水汽在嘴边结成白霜。
2.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要充实饥饿的肠胃、解除因寒冷而身体发抖的状况,汤饼是最佳的选择。
3.弱似春绵,白若秋练。
(汤饼)柔软得如同春天的丝绵,洁白得好似秋天的白绢。
4.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热气蓬勃地四处散发,香气飞扬,远远地传播开来。
5.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瞧而斜眄。
在下风处的行人,因这香气而流出口水,童仆们呆呆地张着嘴,斜着眼睛凝视(汤饼)。
6.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
端着器具的人舔着嘴唇,站立一旁的侍者喉咙发干,直咽口水。
7.若夫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剑带案盛,餢飳髓烛,或名生于里巷,或法出乎殊俗。
至于安乾、粔籹、豚耳、狗舌、剑带、案盛、餢飳、髓烛这些饼,有的名称源自民间里巷,有的制作方法来自不同的风俗。
8.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除,温不至热。
暮春之初,阴阳之气相互交替,寒气已经消除,天气温暖但还不至于炎热。
9.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在这个时候举办宴饮活动,适合设置馒头。
10.吴回司方,纯阳布畅,服絺绤以清暑,扇摇动而生凉。
祝融掌管南方之时(指夏季),纯阳之气布散通畅,人们穿着葛布衣服来消暑,摇动扇子生出凉风。
11.此时为饼,莫若薄壮。
这个时候制作饼,薄壮是最好的选择。
12.商风既厉,大火西移,鸟兽毨毛,树木疏枝。
秋风猛烈地刮起,大火星向西移动,鸟兽开始更换毛羽,树木的枝叶变得稀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