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3 / 6)

加入书签

先生在读书前通过调整自身状态,以一种恭敬、专注的态度进入读书情境,体现他对读书的敬重与认真。

11.迈仁里,游圣域。

-解析:“迈”有行走之意,“仁里”指有仁厚之风的地方,常指邻里之间关系和睦、道德高尚之处;“游”即遨游,“圣域”代表圣人的思想境界。此句形象地说明先生通过读书,仿佛行走在充满仁厚之风的地方,遨游于圣人的思想境界之中,表达读书使先生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进入到高尚的道德与思想领域。

12.逍遥无事,幸为暇日。

-解析:描绘先生此时的状态,“逍遥无事”表明他心境闲适,没有世俗事务的烦扰;“幸为暇日”表示庆幸拥有这样闲暇的时光。体现先生在繁忙生活中获得闲暇用于读书的幸运与满足,强调这种闲适时光对他读书的珍贵,也从侧面反映他对读书的珍视。

13.乃乘闲而靖思,玩坟籍以游目。

-解析:“乃”承接上文,表明在闲暇且心境闲适的情况下,先生“乘闲而靖思”,即趁着闲暇之时静心思考;“玩坟籍以游目”中,“玩”有赏玩、研读之意,“坟籍”依旧指古代典籍,“游目”表示纵目浏览,此句描述先生在闲暇时光里,静下心来研读古代典籍,尽情地在书籍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与思考。

14.于是耽道先生,道环枢中,绩神内照。

-解析:再次强调耽道先生,“道环枢中”将“道”比作中心枢纽,围绕着先生,表明先生以“道”为核心,生活与思想都围绕对“道”的追求展开;“绩神内照”指先生精神专注内敛,深入思考,将精神凝聚于对“道”的领悟与探索,突出先生对“道”的执着追求和专注的精神状态。

15.耽嗜坟素,如味大牢。

-解析:“耽嗜”表示极度喜爱、沉迷,“坟素”同样指代古代典籍;“如味大牢”运用比喻,把先生对古代典籍的喜爱比作品尝“大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具备谓之“大牢”,是非常美味的食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先生读书时如同享受美味佳肴一般陶醉其中,体现他对读书的热爱达到痴迷程度。

16.俯以察于地理,仰以观乎天文。

-解析:化用《易经》中“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表明先生通过读书,能够向下考察地理风貌,向上观测天文现象,体现读书使先生获得广泛的知识,涵盖天地自然等诸多方面,展现读书对其知识视野的拓展,使其能够了解宇宙万物的规律与奥秘。

17.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解析:进一步强调读书带给先生的时空跨越感。“观古今于须臾”说明先生在短时间内就能遍览古今之事,仿佛时间在他阅读过程中浓缩,展现书籍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使先生能快速穿梭于古今之间;“抚四海于一瞬”表示瞬间就能统揽四海之景,体现书籍内容的广阔,如同为先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让他在瞬间领略到各地的风貌,突出读书对先生认知范围的极大拓展。

18.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解析:此句描述先生读书时的思考方式与探索精神。“道在迩而求诸远”意思是有时候道理就在近处,先生却向远处去寻求,体现他不满足于表面、浅显的认知,而是深入探究,追求更深刻的理解;“事在易而求诸难”指事情本身可能比较容易,但先生会从困难的角度去思考,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本质,反映先生读书时善于思考、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与道理。

19.验名实之相符,校同异之所存。

-解析:“验”是检验,“名实之相符”指验证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体现先生读书时注重对知识准确性的探究,不盲目接受书中内容,而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