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石崇《王明君辞》(4 / 5)

加入书签

秋草并。

-解析:“朝华”代表早晨盛开的花朵,寓意着美好的时光或青春年华。昭君觉得即使曾经有过如朝华般美好的时光,现在也不值得欢喜,因为她的命运已经改变。她宁愿像秋天的草一样,与衰败、凄凉相伴。此句进一步强化了她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绝望,曾经的美好已无法弥补如今的痛苦,她对未来已不再抱有希望,体现出她内心的极度哀伤。

15.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解析:最后,昭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世之人,远嫁是一件让人难以承受的事情。此句直接点明主题,将自己在远嫁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无奈、孤独等复杂情感传达给后人,引发读者对远嫁这一行为以及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

句译:

1.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

王明君,原本是王昭君,因为触犯了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所以改名。

2.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匈奴势力强盛,向汉朝请求联姻,汉元帝把后宫中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子王昭君许配给匈奴。

3.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从前公主远嫁乌孙,让人在马上弹奏琵琶来演奏音乐,以慰藉她在路途中的思乡之情,送王昭君出塞,想必也一定是这样。

4.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当时创作的新曲子,大多是哀怨的曲调,所以我把这些写下来记录在纸上。

1.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我本是汉朝的女子,却即将远嫁至匈奴单于的王庭。

2.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与亲人的告别之辞还没说完,前面开道的队伍已举起旗帜催促出发。

3.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驾车的仆人和车夫泪流满面,拉车的辕马也悲哀嘶鸣。

4.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哀伤郁闷刺痛着我的五脏六腑,泪水流淌沾湿了红色的帽带。

5.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一程又一程,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离家乡越来越远,最终来到了匈奴的城池。

6.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他们把我迎进匈奴的帐篷,并赐予我“阏氏”的名号。

7.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与我不同种族和习俗的生活让我难以适应,即使地位尊贵也并非荣耀。

8.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让我备受凌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既羞愧又震惊。

9.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自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默默忍受,苟且偷生。

10.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这样苟且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呢,长久以来的思乡之情和愤懑常常充满内心。

11.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我希望借助大雁的翅膀,离开这里远走高飞。

12.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可是大雁不理会我,我只能独自伫立,内心惶恐不安。

13.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过去我如同匣中的美玉,如今却像粪土上的花朵。

14.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曾经美好的青春已不值得欢喜,我甘愿像秋天的草一样衰败。

15.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我要告诉后世的人,远嫁实在是让人难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