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孙楚《答弘农故吏民诗》(3 / 5)
态,在行动中流露出对远方弘农故地的思念。
10.阳月既望,辰在东箕。
-解析:“阳月”在古代常指农历十月,“既望”指农历十六。“辰”指星辰,“东箕”是星宿名,在东方。此句点明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星辰位置在东箕,通过对具体时间和星宿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为下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做铺垫,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借天象表达情感的传统。
11.瞻彼桑梓,零泪其如。
-解析:“桑梓”指代故乡,因为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人就用桑梓代表家乡。诗人瞻望着故乡的方向,不禁泪下,“零泪其如”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思念故乡时难以抑制的悲伤情绪,直接抒发了对弘农故地的深切思念。
12.眷眷二三,辞义焕蔚。
-解析:“眷眷”形容感情深厚、念念不忘。“二三”指代故吏民,“辞义焕蔚”指故吏民所写书信的言辞和内容光彩照人、富有文采。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吏民念念不忘,称赞他们来信的言辞美好,体现了诗人与故吏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故吏民较高的文化素养。
13.执书畴昔,不释于怀。
-解析:“执书”指拿着书信,“畴昔”指往昔、从前。诗人说从前收到故吏民的书信后,就一直把它放在心上,舍不得放下,进一步强调对故吏民书信的珍视,侧面反映出与故吏民之间情谊的深厚,书信承载着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
14.遂奉中诏,奋身佐时。
-解析:“遂”表示于是,“奉中诏”指接受朝廷的诏令。“奋身”指全身心投入,“佐时”即辅佐时政。诗人讲述自己接受朝廷诏令,积极投身到辅佐时政的工作中,表明自己对朝廷使命的忠诚和尽职。
15.初无成绩,亦无愆尤。
-解析:“初”表示起初、开始,“无成绩”是诗人自谦之词,说自己在任期间没有显着的功绩。“愆尤”指过错、过失,“亦无愆尤”表明诗人虽然觉得自己没有突出成绩,但也没有犯下过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为官经历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一种谦逊且坦然的态度。
16.今则致仕,身病志衰。
-解析:“今”与前文“初”相对,表明时间的转变。“致仕”指退休,诗人说如今自己已经退休,身体患病,志向也随之衰退,流露出一种人生暮年、力不从心的感慨,传达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变化的无奈。
17.旧游四洽,同会北芒。
-解析:“旧游”指过去的友人,这里指弘农故吏民。“四洽”形容从四面八方赶来。“北芒”即北邙山,在当时是人们常聚会的地方。此句描绘了故吏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同在北邙山相聚的场景,展现出聚会的热闹和故吏民对相聚的重视。
18.倾盏言欢,泣数行下。
-解析:“倾盏”指倒酒、饮酒,大家一起饮酒畅谈,充满欢乐。然而在欢乐相聚的氛围中,诗人却因感慨而落泪,“泣数行下”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重逢的喜悦,也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19.会日何短,隔日何长。
-解析: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相聚的日子感觉如此短暂,而分别后的日子却显得如此漫长,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分别后的不舍,进一步凸显了与故吏民之间深厚的情谊,这种对时间感受的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20.仰瞻曜灵,爱此寸光。
-解析:“仰瞻”即仰望,“曜灵”指太阳。诗人仰望太阳,珍惜这短暂相聚的每一寸光阴,“爱此寸光”直接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极度珍视,将前文对相聚短暂的感慨进一步升华,强化了对与故吏民相聚时刻的留恋之情。
21.愿保嘉福,永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