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张华《纵横篇》(3 / 5)
p>8.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解析:运用了孟尝君与冯谖的着名典故。战国时期,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为他出谋划策,营造了“狡兔三窟”。“习狡兔”指效仿狡兔多筑巢穴以自保,“三窟赖冯谖”明确指出孟尝君得以拥有这三个安身之处,全依赖冯谖的智谋。此句通过典故,说明智谋之士能够凭借巧妙的策略帮助他人成就事业、保全自身,体现出谋略和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9.信陵夺兵符,救赵意昂轩。
-解析:讲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秦国围攻赵国,信陵君为救赵国,听从侯嬴之计,窃取兵符,夺取魏国兵权,成功击退秦军。“夺兵符”描述了信陵君获取兵权的关键行动,“救赵”点明目的,“意昂轩”形容信陵君在实施这一义举时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神态。此句通过这一典故,展现了信陵君的果敢、正义以及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强调了勇气和智慧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10.宾客竞攀附,贤豪自相存。
-解析:承接上文孟尝君和信陵君的典故。孟尝君和信陵君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所以“宾客竞攀附”,众多宾客竞相归附他们,体现出贤能之人对礼贤下士者的向往和追随。“贤豪自相存”表示贤能豪杰之士相互依存,共同成就事业,强调了人才汇聚、相互支持在成就大事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重视人才、崇尚贤能的风气。
11.如何当世士,抵掌夸浮沉。
-解析:“如何”表达出一种疑惑和感慨的语气,“当世士”指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人。“抵掌”形容人在谈话时情绪激动,拍着手掌,“夸浮沉”指这些人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谈论世事的兴衰成败,却缺乏实际行动。此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只知高谈阔论,却没有实际作为的人,与前文所赞扬的有智谋、有行动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12.梦想骋良图,随风忽消散。
-解析:进一步描述“当世士”的行为。他们心中虽有美好的梦想,想要施展宏伟的蓝图,即“梦想骋良图”,然而这些梦想却如同随风飘散的烟雾一般,轻易地就消逝了,“随风忽消散”。此句形象地揭示了这些人虽有理想,但因缺乏坚定的意志和实际行动,最终理想破灭,一事无成,再次强调对这种不切实际、空谈误事行为的批判。
13.岂若当世士,唯利是图先。
-解析:“岂若”表示反问和转折,突出对另一类“当世士”的批判。这些人只把追求利益放在首位,“唯利是图先”,完全以利益为导向,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品质和追求。此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极度功利的人,强调这种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是不可取的,与前文所倡导的志向坚定、追求侠义等高尚品质形成强烈反差。
14.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解析:表明诗人的人生选择。“宁为”“怕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态度,“宇宙闲吟客”指在广阔天地间悠然吟诗的人,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和精神富足的生活。“乾坤窃禄人”指在天地之间窃取俸禄却不做实事的人,诗人害怕成为这样的人,体现出对那些只贪图名利、尸位素餐之人的厌恶,以及对高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15.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解析:“拂衣”这一动作再次强调诗人超脱尘世的决心,如同前文侠客“事了拂衣去”,表达出毅然决然离开世俗纷争的态度。“高步”表示迈着高远的步伐,“蹑华嵩”指踏上华山和嵩山,华山和嵩山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超凡的境界。此句描绘出诗人离开世俗,迈向高尚境界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高洁自守、远离功利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