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潘岳《马汧督诔并序》(6 / 11)
p>24.咸使有勇,致命知方。我虽重围,载静载安。
-解析:马敦使众人都变得勇敢,懂得在关键时刻献身并知晓大义。虽然身处重重包围,却能让城中保持相对的平静和安定。赞扬马敦对城中军民的影响,他不仅自己英勇,还激励众人,在艰难处境中维持城中秩序。
25.叔式采芑,偏师是闲。临危奋节,在困弥厉。
-解析:如同《诗经·小雅·采芑》中描述的方叔一样,马敦带领偏师(非主力部队)从容御敌。面临危险时奋起坚守节操,在困境中更加坚定。以方叔作比,高度赞扬马敦在战争中的表现,即便带领的是非主力部队,依然能在危难中坚守并激励士气。
26.精冠白日,猛烈秋霜。如彼竹柏,负雪怀霜。
-解析:马敦的精神胜过白日,勇猛如同秋霜。就像那竹柏,背负着冰雪依然坚守。用比喻手法,以白日、秋霜、竹柏等形象,生动地赞扬马敦精神的高尚和勇猛坚韧的品质。
27.如彼驽驷,配服骖衡。长毂雷野,高锋彗云。
-解析:如同驾车的马匹,协调配合。兵车在原野上如雷声轰鸣,锋利的兵器指向云端。描绘马敦指挥作战时军队的严整和战斗的激烈,展现其军事指挥才能。
28.如彼乘风,陟彼昆丘。执辔如组,以遏徂寇。
-解析:如同乘风而上,登上昆仑丘。手持缰绳如同编织一样有条不紊,以此阻止前来进犯的敌人。继续以比喻表现马敦在战争中的从容和对局势的掌控,突出其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
29.昔周之季,有推围城。汉祖之困,实离京索。
-解析:此句借历史典故类比马敦的困境。“周之季”指周朝末年,“有推围城”具体所指不详,大概是说周朝末年有城邑被围的事例;“汉祖”即汉高祖刘邦,“离”通“罹”,遭受之意,“京索”指京县和索亭,刘邦曾在京索之间与项羽对峙并陷入困境。这里以古事说明,像周朝末年与汉初这样的历史时期,即便强大的王朝也会面临城邑被围、君主被困的艰难局面,以此来衬托马敦坚守汧城同样面临巨大困难。
30.非有楚之牙爪,乃一亭之长薄。信之不武,周之不纲。
-解析:“楚之牙爪”指项羽的勇猛将士,“亭之长”指刘邦,刘邦早年曾任泗水亭长,“薄”意为微小。这几句是说,当时刘邦并没有项羽那样勇猛的将士,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这里强调刘邦起初力量微小,而周朝末年局势也已纲纪松弛(“周之不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进一步阐述,表明即便在困境中,如刘邦这样起初力量薄弱之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暗示马敦虽身处艰难,但凭借自身努力同样英勇非凡。
31.昔收杞梁,褒其贞勇。鲁人投戈,齐为之终。
-解析:此句引用春秋时期杞梁的典故。杞梁为齐国大夫,在与莒国作战时战死,他的妻子认为他为国立功,不应在郊外草草埋葬,齐王于是为杞梁举行隆重葬礼(“收杞梁”)。杞梁的忠贞勇敢得到褒扬,鲁国听说后,士兵们放下武器表示敬佩,齐国也因此事而终止战事。作者借此典故,将马敦与杞梁相提并论,赞颂马敦如杞梁一般具有忠贞勇敢的品质,其事迹也应得到褒扬。
32.夫人知之,勇不可求。悍哉马生,心同古烈。
-解析:人们都知道,勇敢这种品质不是轻易能具备的。勇猛的马先生啊,你的心志如同古代的英烈一样。此句承接上文杞梁的典故,直接表明马敦的勇敢难能可贵,其心志与古代英烈相同,再次强调对马敦英勇品质的高度赞扬。
33.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解析:这里引用孔子“杀身以成仁”和孟子“舍生而取义”的言论,指出马敦的行为符合儒家的仁义标准。他坚守汧城直至牺牲,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