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潘岳《马汧督诔并序》(3 / 11)
损失,表明战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4.俾百姓流亡,频于涂炭。
-解析:“俾”是使的意思,“涂炭”形容处境困苦。此句指出战乱致使百姓四处流亡,频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强调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5.建威丧元于好畤,州伯宵遁乎大溪。
-解析:“建威”指建威将军,“丧元”即丧命,“好畤”为地名;“州伯”指州官,“宵遁”即趁夜逃跑。建威将军在好畤丧命,州官在大溪趁夜逃跑,通过高级将领和官员的表现,展现出当时军事局势的危急和部分官员的怯懦。
6.若夫偏师裨将之殒首覆军者,盖以十数;剖符专城,纡青拖墨之司,奔走失其守者,相望于境。
-解析:“偏师裨将”指非主力部队的将领,“殒首覆军”即战死且军队覆灭;“剖符专城”指持有符节、担任一城之长的官员,“纡青拖墨”指官员们佩青绶、着墨绶,代指官员。此句说不仅有众多偏师裨将战死、军队覆灭,还有众多地方官员弃城而逃,在边境上随处可见,进一步渲染局势的严峻和官场的混乱。
7.秦陇之僭,巩更为魁。既已袭汧而馆其县。
-解析:“秦陇”指今陕西、甘肃一带,“僭”指僭越叛乱,“巩更”为人名,是反叛者的首领。在秦陇地区的叛乱中,巩更成为罪魁祸首,他已经袭击了汧县并占据县城,点明马敦所面临的直接威胁。
8.子以眇尔之身,介乎重围之里;率寡弱之众,据十雉之城。
-解析:“子”指马敦,“眇尔”形容渺小,“介”意为处于,“雉”为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马敦以渺小之身,处于重重包围之中,率领寡弱的士兵,据守周长仅十雉的小城,突出其处境艰难和责任重大。
9.群氐如猬毛而起,四面雨射城中;城中凿穴而处,负户而汲。
-解析:“群氐”指众多氐族叛军,“猬毛而起”形容叛军如刺猬毛般纷纷涌起,“雨射”像雨点一样射箭。众多氐族叛军蜂拥而起,从四面像雨点般向城中射箭;城中人只能凿洞穴居住,背着门板去取水,描绘出汧城被围时的紧张和艰难场景。
10.木石将尽,樵苏乏竭,刍荛罄绝。于是乎发梁栋而用之;枹以铁錍,铁錍钝而之;马无草,士有饥色。
-解析:“樵苏”指柴草,“刍荛”指喂牲口的草,“发”指拆下,“枹”指鼓槌,“錍”指短矛,“之”这里指继续使用。木石即将用尽,柴草、饲料全部匮乏。于是拆下梁栋来用;用铁錍当鼓槌,铁錍钝了仍继续使用;马没有草料,士兵面带饥色,详细描述汧城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
11.而外救不至,二师援跬步高陵,一月不及。
-解析:然而外部救援没有到来,两支救援部队距离高陵仅一步之遥,却一个月都未能到达。说明马敦坚守汧城时孤立无援的困境,援军的迟缓加剧了局势的危急。
12.贼徒相谓:“马少府,勇也,吾等欲战,彼固不战。围久,城中食尽,力屈而死,外救必至,俱死非名。欲且以城降,更图后举。”
-解析:叛军相互商量说:“马少府(指马敦)非常勇敢,我们想与他交战,他坚决不应战。围困久了,城中粮食耗尽,他们力竭而死,那时外救必然赶到,我们都死在这里不是好名声。不如暂且让城投降,再图谋以后的行动。”此句通过叛军的对话,侧面烘托出马敦的英勇,以及叛军对他的忌惮和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叛军的动摇。
13.贼既相谋,散还其营。子乃潜师夜出,用奇谲之略,弃甲衔枚,示之以弱。
-解析:叛军商量好后,便分散回到营地。马敦于是趁夜秘密派出军队,采用奇诡的策略,让士兵扔掉铠甲、口中衔枚(防止出声),向敌人示弱。体现马敦善于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