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 / 6)

加入书签

喜悦之事,体现出亲情在他田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真挚的情感交流让他感受到温暖。“乐琴书以消忧”,通过弹琴读书来消除忧愁,展现出他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及在田园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民告知春天到了,西边的田地要开始耕种了,将笔触转向田园的农事活动,为田园生活增添了质朴的气息,表明作者积极融入田园生活,享受这种与自然、与劳动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1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解析:“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作者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出行。“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又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这几句描绘了作者在田园中自由出行,尽情欣赏田园风光的情景,体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在自然山水间获得心灵的愉悦与满足。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解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树木生机勃勃地生长,泉水缓缓流淌,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园春景图,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善万物之得时”,作者赞美万物顺应时节生长,体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欣赏。“感吾生之行休”,由万物的蓬勃生长联想到自己的生命,感慨自己的一生行将告终。这里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蕴含着对生命应顺应自然、珍惜当下的思考。

1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解析:“已矣乎!”以强烈的感叹词开篇,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寓形宇内复几时”,想到自己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间,体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曷不委心任去留?”反问自己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留下还是离开,倡导顺应内心,不要被外界过多束缚。“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进一步质问自己为什么还要惶惶不安,想要到哪里去呢?这几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强调要顺应自然、顺从本心生活。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解析:“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明确表明作者的志向,追求富贵并非他的心愿,而神仙居住的仙境也难以企求。“怀良辰以孤往”,珍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游,享受自然与自由。“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放下手杖去田里除草培苗,描绘出作者参与农事劳动的场景,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投入与热爱,同时也体现出他在质朴的田园劳作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16.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傍着清澈的溪流吟诗赋词,描绘出作者在田园中自由畅快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他超脱的心境和高雅的情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直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又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这两句表达出作者顺应天命、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升华了全文的主题,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

……

句译: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让心灵被身体所奴役,又为什么要独自惆怅、悲伤呢?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正确的,而以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