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 6)
恨”字生动地表现出他归心似箭,急切盼望早日抵达家园的心情。
5.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解析:“乃瞻衡宇”中,“衡宇”指简陋的房屋,当作者远远望见自家简陋的房屋时,“载欣载奔”,“载……载……”的句式,生动地表现出他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向家中奔去的情景。接着“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描绘出僮仆和幼子在门口等候迎接的温馨画面,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切,进一步强化了他回归田园的喜悦之情。
6.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解析:“三径就荒”描绘了庭院中的小路已经快要荒芜,暗示了家园久无人居的状况。然而,“松菊犹存”,松树和菊花依然挺立,松菊象征着作者坚守的高洁品格,即使身处荒芜的环境,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气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作者带着孩子走进屋内,看到有盛满酒的酒樽,酒在家常生活中常被用于庆祝或慰藉心灵,此处暗示了家人对他归来的期待与欢迎,也为下文作者享受田园生活的闲适做铺垫。
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解析:“引壶觞以自酌”,作者拿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享受着这份闲适与自在。“眄庭柯以怡颜”,他观赏着庭院中的树木,脸上露出愉悦的神情,通过对庭院树木的欣赏,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倚南窗以寄傲”,倚靠着南窗,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表明作者虽身处简陋居所,但内心有着超脱世俗的傲岸。“审容膝之易安”,深知住在这狭小的屋子里也容易让人感到安乐,体现出作者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安于简单质朴的生活,注重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8.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园日涉以成趣”,作者每天在园子里散步,逐渐养成了乐趣,体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热爱。“门虽设而常关”,门虽然设置了却常常关闭,表明他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独处。“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走走停停,随处休息,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时矫首而遐观”,不时地抬起头向远处眺望,展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内心对自由广阔天地的向往。
9.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千古名句。“云无心以出岫”,云朵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间飘出,“无心”二字赋予云以自在闲适的姿态,象征着作者对自由随性生活的向往。“鸟倦飞而知还”,鸟儿飞倦了知道回巢,比喻作者历经官场奔波后,对家园和宁静生活的回归。这两句借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厌倦。“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作者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孤松象征着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坚守的精神,在夕阳余晖中抚摸孤松,体现出作者对自我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眷恋。
10.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解析:再次呼喊“归去来兮”,强化回归田园的主题。“请息交以绝游”表明作者决心与世俗断绝交游,远离尘世的纷扰。“世与我而相违”直接点明他与世俗社会的价值观相背离,无法融入其中。“复驾言兮焉求?”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强调既然世事与自己的志趣相悖,又何必再去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呢?这几句表明了作者与官场、世俗彻底决裂的态度。
1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悦亲戚之情话”,作者以与亲戚间的知心交谈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