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诸葛亮《出师表》(3 / 7)
留下来的美德,“恢弘志士之气”,振奋那些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则告诫刘禅不要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要不恰当。否则就会“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了臣子们忠心进谏的道路。此句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强调广开言路对蜀汉发展的重要性。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宫中”指皇宫内的近臣,“府中”指丞相府的官员,强调皇宫和丞相府都是一个整体。“陟罚臧否”指对官员的提升、处罚、表扬、批评,“不宜异同”表示不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即要做到赏罚公平公正,不论亲疏,一视同仁。这是为了保证蜀汉政权内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维护朝廷的秩序和稳定。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进一步说明具体做法,“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的人,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都应该交给主管部门的官员去判定他们应得的刑罚或奖赏,这样做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显示陛下您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再次强调不能偏袒私情,让宫内和朝廷的赏罚标准不一样,强化了赏罚公正的观点。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解析:开始举荐人才,“侍中、侍郎”是官职,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担任这些职位。“此皆良实”说明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表明他们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先帝刘备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突出这些人是先帝认可的贤才,值得刘禅信任。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解析:“愚以为”是谦辞,表明自己的看法。建议刘禅对于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悉以咨之”,都要拿来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施行”,之后再去实施。这样做的结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很多好处。强调这些贤才在宫中事务处理上的重要作用。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解析:举荐将军向宠,“性行淑均”说明他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晓畅军事”表明他精通军事。“试用于昔日”指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之曰能”,先帝刘备称赞他有才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体现向宠不仅有才能,还得到众人认可。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析:建议刘禅在军队中的事情,“悉以咨之”,都要向向宠咨询。这样做能够“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让军队团结一心,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将士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突出向宠在军事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能保证军队的良好秩序和战斗力。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通过对比先汉和后汉的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能的臣子,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亲近小人,疏远贤能的臣子,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以历史为鉴,强调用人的重要性,为刘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让他明白正确用人关乎国家兴衰。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解析:“先帝”刘备在世时,“每与臣论此事”,每次和诸葛亮谈论到用人这件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时期的用人不当感到叹息和痛心遗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