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蔡琰《胡笳十八拍》(6 / 15)

加入书签

看到天空中的云烟。当弹奏到第九拍时,她心中的情怀不知道该向谁传达。此句再次表达了她内心的孤独、无奈以及对命运的不满。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解析:描写城头的烽火一直燃烧,从未熄灭,发出战争究竟何时才能停止的疑问。此句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解析:每天清晨,战场上的肃杀之气直冲边塞城门,夜晚,呼啸的胡风伴随着边关的明月吹拂。此句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阴森的氛围,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续不断。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解析:与故乡相隔遥远,音信断绝,蔡琰悲痛得哭不出声音,气息也几乎哽咽。她觉得自己一生的辛苦都源于与故乡和亲人的分离。当弹奏到第十拍时,悲伤至极,泪水都仿佛变成了鲜血。此句将她对故乡的思念和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推向了顶点,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极度悲痛。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解析:蔡琰表明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之所以没有选择结束生命,是心中有所寄托。此句为下文阐述自己的希望埋下伏笔。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解析:她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回到故乡,死后也能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上。此句直接表达了她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归乡的强烈渴望,无论生死,都与故乡紧密相连。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解析:在匈奴的营垒中,日子一天天过去。蔡琰提到自己得到了匈奴人的宠爱,并生下了两个儿子。此句在叙述中展现了她在胡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经历,同时也为后文与儿子的分离埋下了情感冲突的伏笔。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解析:蔡琰表示自己养育儿子并不觉得羞耻,只是怜悯他们生长在这偏远的边地。此句体现了她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对儿子命运的担忧。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解析:当弹奏到第十一拍时,这种对儿子的情感引发了这一拍的创作,琴音哀伤婉转,仿佛能穿透内心,直达心髓。此句通过对琴音的描写,将她对儿子的复杂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解析:东风顺应节气吹来,带来了更多的暖意,蔡琰知道这是汉朝天子的恩泽如同阳光般普洒大地。此句以东风和暖气象征汉朝天子的恩泽,为下文被赎回做铺垫。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解析:描绘了匈奴人也一起跳舞歌颂,汉朝与匈奴两国交欢,停止了战争。此句展现了两国和平的景象,为蔡琰被赎回创造了条件。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解析:突然遇到汉朝的使者,使者宣称带来了皇帝的诏令,还带来千金来赎回蔡琰。此句情节转折,蔡琰的命运出现转机,从侧面反映出汉朝对她的重视。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解析:蔡琰一方面为能活着归汉,遇到圣明的君主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为不得不与年幼的儿子分别,且不知何时能再相见而悲叹。此句将她归汉的喜悦与和儿子分离的痛苦两种复杂情感同时展现出来。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解析:当弹奏到第十二拍时,这种喜悦与悲伤的情感各占一半,难以言说清楚自己归汉和与儿子分别这两种情感。此句总结了她此时内心复杂的情绪,体现了情感的纠结与矛盾。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