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张衡《四愁诗》(3 / 5)

加入书签

此满怀忧愁,内心烦闷且疲惫不堪。这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痛苦,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他带来的精神折磨。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解析:此句结构与首章相似,诗人将思念的方向转向南方的桂林。“桂林”在古代被视为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代表着另一种美好的向往或追求的目标。“欲往从之湘水深”,诗人想要前往桂林追随所思之人,却面临着湘水的阻隔。“湘水”在这里如同首章中的“梁父”,象征着追求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突出了实现目标的艰难程度。

侧身南望涕沾襟

解析:如同首章“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表明诗人因思念身处南方桂林的人,而侧身向南眺望,“涕沾襟”则再次描绘出诗人因思念和无法到达而泪流满面,泪水沾湿衣襟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解析:“美人赠我琴琅玕”,美人此次赠予诗人“琴琅玕”,“琴琅玕”是一种用美玉装饰的琴,同样是珍贵且美好的礼物,再次象征着诗人获得的赏识或机遇。“何以报之双玉盘”,诗人思索着要用“双玉盘”来回报美人,“双玉盘”也是极为珍贵的物品,体现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珍视以及想要对等回报的心情。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解析:“路远莫致倚惆怅”,路途遥远无法送达礼物,诗人只能无奈地徘徊,心中满是惆怅。“倚惆怅”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无奈而产生的失落情绪。“何为怀忧心烦怏”,诗人再次自问为何心中充满忧愁,烦闷不已,“烦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不快,使这种因追求受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加浓重。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解析:诗人又将思念的方向转向西方的汉阳。“汉阳”代表着又一个追求的目标所在之处。“欲往从之陇阪长”,“陇阪”指陇山的山坡,路途漫长,这表明诗人前往汉阳追寻所思之人,面临着路途遥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追求理想的重重困难。

侧身西望涕沾裳

解析:“侧身西望”体现出诗人因心系西方汉阳的所思之人,而侧身向西眺望的急切姿态,“涕沾裳”描绘出诗人悲伤的泪水沾湿了衣裳,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痛苦与无奈之情。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

解析:“美人赠我貂襜褕”,美人赠送的“貂襜褕”是一种用貂皮制成的直襟长袍,十分珍贵,象征着诗人再次获得赏识。“何以报之明月珠”,诗人考虑用“明月珠”来回报,“明月珠”同样是稀世珍宝,显示出诗人对这份情谊的高度重视,希望以珍贵之物回馈美人。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解析:“路远莫致倚踟蹰”,因路途遥远无法将礼物送达,诗人只能徘徊不前,“踟蹰”更加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犹豫、彷徨。“何为怀忧心烦纡”,诗人再次表达内心的困惑,为何自己忧愁满怀,心情烦闷纠结,“烦纡”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纠结之情。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解析:诗人最后将思念指向北方的雁门。“雁门”在古代是偏远且环境艰苦的地方,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又一艰难目标。“欲往从之雪雰雰”,“雪雰雰”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表明前往雁门的道路不仅遥远,而且环境恶劣,被大雪阻隔,进一步强调了追求理想的艰难程度。

侧身北望涕沾巾

解析:“侧身北望”,诗人侧身向北眺望,思念着雁门的所思之人,“涕沾巾”描绘出诗人悲伤的泪水沾湿了手巾,将诗人的悲伤之情渲染到极致。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解析:“美人赠我锦绣段”,美人赠予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