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手艺与科技的对决,3D打印征服老师傅!(3 / 4)
>
两人各执一词,试产的第一天就陷入了僵局。
陈厨私下跟苏浩泽嘀咕:“这小年轻,死脑筋!”
小李则跟同事感叹:“老师傅经验主义,有点老古董。”
两人谁也不服谁,可偏偏产品的完成需要他们来严格把关。
然而这还是最难办的,在试产的第三天,又一个关键问题暴露出来了。
为了保持卡通造型,糕点需要一种特制的、极细的出料嘴。
而工厂现有的模具效果不理想,容易破坏糕体结构。
定制新模具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不等人。
三天过去,模具问题依旧无解。
办公室里,气氛降到了冰点。
陈厨闷头抽烟,小李则盯着电脑屏幕上失败的模拟数据,眉头紧锁。
“也许...是方向错了。”深夜,小李沙哑着嗓子,第一次主动对陈厨开口,“陈师傅,您别嫌我死板。您的经验能不能...再具体点?比如,您用手感觉的‘顺畅’,到底是什么样?”
这近乎妥协的请教,让陈厨一愣。
他拿起一块失败的糕体,掰开,仔细捻摸:“你看,这里断了,就是‘死’。我们要的是‘藕断丝连’的那种‘活泛’。”
这次交流没有立即带来答案,却打开了一扇门。
第二天,小李不再执着于流体模拟,而是借来高速摄像机,一帧帧观察糕浆的出料状态.
陈厨也破天荒地站在电脑前,试图理解那些弯曲的数据曲线。
在经历了数次失败的联合调试后,小李才结合陈厨对“绵长不断”的触感描述,想到了用3D打印快速验证模具形状的“笨办法”。
当第一个完美的“奥特曼”出炉时,两人没有击掌,只是长长舒了口气,相视一笑中充满了疲惫与达成理解的默契。
彼此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两人的合作也开始变得顺畅起来。
陈厨不再固执于“感觉”,开始尝试理解和小李的数据指标。
小李也不再唯数据论,虚心向陈厨请教“口感”背后的工艺细节,尝试将“润”、“活泛”这些感性描述,转化为可调控的工艺参数。
两人成了最佳搭档。
陈厨提出创意和方向,小李负责技术实现和优化。
一个天马行空,一个严谨落地。
简直是完美搭配。
苏浩泽和赵明生看着这对曾经的“欢喜冤家”现在凑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终于松了一口气。
赵明生笑着调侃:“看看,这才是‘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联姻啊!咱们这能量糕,算是有了最强的‘父母’了。”
经过连续几天的调试和优化,第一批工业化量产的“勇士能量糕”终于做好了。
样品送到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苏浩泽拿起一块,仔细端详。
造型完美,色泽自然。
他又咬了一口,细细品味。
糕体软糯适中,山楂与枣泥的天然风味层次分明,几乎完美复刻了店里精工细作的口感。
成功那一刻,办公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陈厨看着样品,喃喃道:“嘿,你这电脑玩意儿,还真有点用。”
小李擦了把汗,难得开了个玩笑:“是您的手厉害,指哪儿,我这‘枪’才能打哪儿。”
苏浩泽看着这一幕,对赵明生低声笑道:“看来,咱们这能量糕,以后得靠这对‘最佳拍档’了。”
他心中的隐忧并未完全散去,但此刻的成功让他相信,只要团队能如此协作,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成功的喜悦弥漫在整个车间。
王伟笑着拿起手机,屏幕上正好闪过一条质疑的评论。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