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火种不拜天只认手上的茧(2 / 3)

加入书签

,谁就能得到一枚铜牌,上面刻上‘导火者’三个字,以资鼓励。”

乡老们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既能表达对沈六郎的感谢,又能鼓励大家学习技术,一举两得。

于是,“暖师傅祠”

就这么变成了“轮讲堂”

没过多久,轮讲堂就成了岭南地区最热门的地方。

每个月都有无数人涌到讲堂,听那些少年们讲授各种各样的炉具技术。

这些少年们,为了能在讲堂上露一手,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

一时间,岭南地区的炉具技术,突飞猛进。

有一天,一个孩子在讲堂上当众演示了一种名为“双腔通风法”

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让炉火烧得更旺,更省柴。

台下顿时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坐在人群中的,正是微服南下的李承乾。

他看着台上那个意气风的少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他在心中感叹道。

与此同时,江淮地区,沈六郎正带着他的“炉灶特战队”

,在疏通一条年久失修的旧渠。

这条旧渠,原本是用来灌溉农田的,但因为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已经失去了灌溉功能。

沈六郎奉命前来,就是要将这条旧渠重新疏通,让它恢复往日的生机。

然而,在疏通的过程中,沈六郎现,这条旧渠淤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人为原因。

原来,在上游的一些富户,为了炼铁,竟然私自在河道上修建水磨,截断了水源,导致下游的河道干涸,淤塞。

沈六郎气得火冒三丈,他本想立刻上报民生司,让官府出面解决。

但是,却被一旁的阿阮拦了下来。

“六郎哥,你别冲动。

就算你上报了民生司,官文来回也要好几个月,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阿阮劝道,“不如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沈六郎一听,觉得阿阮说得有道理,便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阿阮神秘一笑,说道:“我们仿照《百匠图谱》,刻制一份‘水损图’,把各段河道堵塞的情况,以及责任人的家门牌号,都清清楚楚地画在上面。

然后,我们把这份‘水损图’拓印一百份,张贴在各个市集,再附上一句话:‘若你不拆,我们帮你拆!

’”

沈六郎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妙极了,立刻照办。

三天后,江淮地区的各个市集,都贴满了沈六郎他们制作的“水损图”

那些富户们一看,顿时慌了神。

他们没想到,这些泥腿子竟然敢如此大胆,公然挑战他们的权威。

他们立刻派人去衙门报官,想要让官府出面镇压这些闹事的百姓。

然而,当他们赶到市集的时候,却现围观的人群中,竟然站着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兵部员外郎裴行俭。

裴行俭背着手,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那些富户们一看,顿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知道,裴行俭是朝廷派来的御史,专门负责暗访民情的。

如果他们敢在这里闹事,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百姓们,拿着锄头、铁锹,浩浩荡荡地向他们的水磨坊走去。

最终,在百姓们的强大压力下,那些富户们不得不乖乖地拆除了水磨坊,恢复了河道的畅通。

长安城,柳奭得知了岭南“轮讲堂”

和江淮“水损图”

的事情后,心中五味杂陈。

“与其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