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刘云信笔河右书,大汉三兴龙鸣响!(3 / 6)

加入书签

挡风沙。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和羌谷水孕育出了一片最肥沃的绿洲草场,并共同向北汇入了著名的居延泽。

刘云在武威还没感觉河西走廊的名字有多重要。

可来了张掖,南北山系包夹起来的这片绿洲,还真就有了那种交通咽喉、狭窄走廊的味道了。

伊健妓妾告诉他“武威郡的显美,张掖郡的番和、骊蚠三个县,是整个河西走廊最肥沃的绿洲。”

“离开了武威郡,到了张掖郡就等于到了水草最丰美的河西草场。”

“南山羌南山小月氏、卢水胡、和一些羌人部落都曾经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刘云心心念念的山丹军马场也便在此地了。

纵目四望,千里风飘,万里草场,牛羊遍野,战马奔腾。

辽阔悠远的河西走廊中,高耸的焉支山横空出世,雄峙西北,一山独秀。

向北望,合黎山阻挡着腾格里大沙漠上的滚滚风沙,庇护着这一方绿洲。

马云禄之前教刘云学习胡语的时候讲过。

焉支山历来是匈奴王室和贵族娶妻的地方。

单于的妻称为“阏氏”,与“焉支”同音,故焉支山也被写作阏氏山,此地盛产一种名为红蓝花的胭脂原料。

而“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

当年霍去病远征河西,使得匈奴人痛哭“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胭脂花就在焉支山上。

而所谓的六畜蕃息之地,实际上就是祁连山脚下的这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场。

山丹军马场是现代的名字。

在古代,这里叫做大马营。

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于此设置苑马寺掌理马政,在大马营草原设置了牧师苑。

从此,历朝历代的军队均从这里补充军马。

毫不夸张的说,历朝若是马政得当,在河西常年蓄马三、四十万匹应该不成问题。

巅峰时,北魏太武帝也曾在河西牧马至百万匹

这么多的战马,抛去劣马、种马、落马,选取其中精壮能武装多少骑兵

刘云不敢想。

主要是,现在的蜀汉没啥钱养

马这种动物,吃得太多,还得吃好,稍不注意就生病。

它并不像牛羊一样,另外两类牲畜可以从事产毛、耕地、产肉。

马则需要长时间的喂养才能成型,而且和武器一样,还是战争消耗品

一般来说,羊比牛好养,牛又比战马好养。

所以河西卢水胡的部落中,牧民蓄养羊有百万口,牛只有八万只。

汉朝崩溃后,西北马政也基本废弃了。

山丹军马场中,据刘云的估算,只剩下占据了此地的卢水胡和南山小月氏人还在蓄马。

这两个骑兵民族保持着高超的骑术和海量的骑手,连三郡叛军都不敢惹他们。

正如黄华所说,这些河西部落的蓄马量,仍不下十万。

在这水草丰茂、碧绿无垠的草场,没人能阻止他们放牧。

伊健妓妾坦言道。

“护军,只要你一声令下,河西的小月氏人和卢水胡都会愿意为你蓄养军马。”

刘云望着女胡王已经改过自新,慢慢的点头称是。

但他也注意到,伊健妓妾和治无戴等人说得都是为你,而不是为了大汉。

这些胡人部落视刘云为征服他们的主人。

而不是把大汉当成自己的家。

这种慕强的观念短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