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刘云信笔河右书,大汉三兴龙鸣响!(2 / 6)
县,所过皆平。
果如刘云所言。
三家豪右一倒台后,各地羌胡望风归附。
河右辅定,旬日可成。
也多亏了这三家连年火拼,这么多年来河右三郡战乱不休。
混战中活不下去的小豪强早就跑到塞外当胡人了。
没有了他们的阻碍,这也给北伐军清理户籍土地带来了很多便利。
仅仅数日间,当地百姓听闻豪强受诛,汉军归来,都是愿意重新归附汉家。
北伐军接管了河右庶务过后,接连清剿了酒泉黄氏和张掖和鸾、张进等豪强的资产。
释放生口,归附民籍。
原先被豪强们霸占的耕地和林业、矿产、草场尽数被汉军收归己用。
不多时,无地可耕的流民。
尤其是被迫跟随卢水胡南下的五万汉民和五万各族生口,都被解放成为了自耕农。
刘云按照在广汉郡试点的旧制,在河右假民公田、借牛输谷,又上书刘备,请求减除河右百姓两年赋税,一切皆如广汉故事。
民心这才稍安,现在各家百姓的利益被保证,生口和流民都能耕种公田,恢复自由人的身份。
给足了好处,领内安堵,没有战乱。
如此,河右百姓才真正做到了诸葛亮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最要紧的还是吏治问题。”
“关西这个地方跟关东不一样,他们只听自己人的话。”
“用灵帝时期的三互法,只会让关东出身的士族加剧剥削百姓,逼迫羌人作乱。”
刘云深思片刻,在凉州用对人,比用好人要重要的多。
“我将请求刘使君表敦煌功曹张恭为敦煌太守,兼领西域戊己校尉。”
“酒泉名士庞淯暂领酒泉太守,杨阿若为主簿。”
“武威郡是西凉马氏的故地,自然会由平西将军兼领。”
“可张掖郡居中,在河西四郡中资源条件最好,民族又最复杂,地位尤殊改选谁呢。”
行军路上,刘云陷入了沉思。
要去给张掖郡选出合适的良吏,就得亲自去看看当地的水土风情。
不能体察民情,事事居于庙堂俯瞰天下,是无法得出正确的治国方略的。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总喜欢白龙鱼服,到处去惩治庸吏的原因。
比起其他诸侯,刘备家底薄,起于微末。
从县令干起,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眼睛明亮如雪,什么牛鬼蛇神在他面前都得显形。
真要在位子上不好好干,庞统、蒋琬他遇到了也舍得杀。
倒是诸葛亮这样琅琊大族出身的领导,一直生活在上流社会的交际圈,哪怕是到了荆州家门落魄了,身边围的一圈也都是襄阳大族。
士族出身的人,在识人术方面就是个无解的短板,丞相历史上没少被何祗这样的奸猾小吏耍的团团转。
这倒也不是聪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家世不同所塑造的差异。
也就是诸葛亮为了北伐,对士族才稍显宽容,这些小吏才敢偷奸耍滑。
换了刘备,什么都不会管,提着剑就砍他头去了。
此事暂且搁置不谈。
行军至张掖郡中部过后。
一望无际的绿洲,和遍地牛羊的大草原就映入了眼帘。
和武威郡那种一边是沙漠,一边是绿洲的景象不同。
张掖郡的水土得天独厚,是整个河西走廊自然环境最好的地带。
武威郡北部比邻大漠,而张掖郡的北部则有着河西走廊的北山山系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