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市市系列一(2 / 3)
还。”
林默凑过去,笔记本上的字迹和价签上一样,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王奶奶,2o1o5,大米1袋,鸡蛋1斤,共121元;李叔,2o112o,酱油1瓶,盐1袋,共85元……”
最新的一笔是三天前,赊了两袋面粉,备注是“孩子上学交学费,暂时困难”
。
“这些账,有人不还怎么办?”
陈曦忍不住问。
张建军笑了笑,合上笔记本:“五年了,就遇到过一个。
那小伙子家里出了急事,走的时候没打招呼,后来我在菜市场碰到他,他还主动把钱还了,说当年多亏了这袋米。
人嘛,谁还没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正说着,门口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到柜台前:“老张,我这月的养老金还没,想先拿两斤鸡蛋,行不?”
“刘奶奶,您客气啥!”
张建军立马起身,从货架上拿了两斤鸡蛋,装在塑料袋里递过去,“您慢走,小心台阶,我晚点儿给您送瓶酱油过去,看您家的酱油该用完了。”
老人连连道谢,拄着拐杖慢慢走了。
林默看着这一幕,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他做连锁市,讲究的是周转率、毛利率、市场份额,每天盯着的是冰冷的数据和报表,却从没考虑过,市除了盈利,还能有什么意义。
“张叔,”
林默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您就没想过扩大规模,多开几家分店?”
张建军叹了口气,靠在柜台上:“想过啊,可没那个本事。
我这腿在部队受过伤,走不了远路,而且扩大规模就得雇人、租房子,成本上去了,价格就降不下来,那还怎么帮这些老邻居?”
林默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张叔,我是‘惠民鲜生’的负责人林默。
今天来,本来是想看看为什么您的市影响了我们的生意,现在我想跟您谈个合作。”
张建军愣了愣,显然没反应过来。
“我们‘惠民鲜生’有成熟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货源,还能提供门店管理和运营支持。”
林默语放缓,“我想帮您把‘老兵市’的模式复制出去,开在更多社区,尤其是老年人多、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方。
所有门店都只卖民生必需品,保持低价,您负责管理,我们负责供应链和成本,利润您拿大头。”
张建军眼睛亮了亮,又很快黯淡下去:“林总,您这是图啥?这么做,你们不赚钱啊。”
“我图的是,让更多人能买到便宜的民生品,让‘市’这两个字,不止是个卖东西的地方。”
林默看着张建军,语气诚恳,“张叔,您用五年时间证明了,市可以有温度。
我想跟您一起,把这份温度传得更远。”
张建军盯着林默看了很久,突然站起身,伸出右手——那只少了半截食指的手,粗糙却有力:“林总,我信你!
不过我有个条件,所有门店都得挂‘老兵市’的招牌,而且必须保留‘赊账’和‘军人优先’的规矩。”
“没问题。”
林默握住他的手,掌心传来粗糙的触感,却格外温暖。
走出市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老兵市”
的招牌上,褪色的红底黄字在余晖中,竟显得格外耀眼。
陈曦看着林默的侧脸,现他嘴角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笑意。
“林总,那我们接下来……”
“先把供应链的人叫来,跟张叔对接货源,再找设计团队,按照这家市的风格,出几套分店的设计方案。”
林默顿了顿,补充道,“记得在设计里加个‘爱心角’,放些常用的急救药品和老花镜,方便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