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臣徐平(4 / 7)

加入书签

民服务,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常常将事务处理得面面俱到当作自身能力出众的体现,向百姓索取的远远超出了当前国家真正迫切需要的范畴。如此一来,鲜少再有官员能够凭借施予恩惠的方式去施行仁政,以达到有效管理民众的目的。这实在有悖于陛下您那如苍天覆盖大地一般宽广无垠的仁爱道义,以及您不辞辛劳、关怀民生疾苦的高尚仁德啊!长期以来,官吏们的行政作为和百姓间约定俗成的风气习俗,都呈现出日渐败坏、每况愈下之势,并且这种衰落趋势已经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如果再不加以整顿革新,恐怕就再也无法挽回了。治病这件事情啊,一定要抢在病情还没有变得严重、恶化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行;除掉祸患呢,则必须赶在祸患还没有蔓延开来的时候迅速行动才可以。所以啊,微臣衷心地希望陛下您能够在日以继夜处理众多军国大事的繁忙之中,稍微挤出那么一点点宝贵的空闲时间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目前国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想办法予以补救和改进。同时还要目光长远、深谋远虑,精心呵护那些幸存下来的百姓们,不断增加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好使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如同那高悬天际的太阳、月亮还有星星一般闪耀夺目,跟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一样长久不衰!如果作为臣子的我——骆统的这个宏大愿望最终真的能够得以实现,那就算让我立刻死去,我的名字也会永垂不朽啦!”

听到这番话后,孙权被深深地打动了,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对于骆统提出的这些意见更是格外重视起来。

后来到了黄武二年(公元222年)的时候,骆统跟随大都督陆逊一起出征,在宜都一带成功打败了刘备率领的蜀军。这场大战过后,由于战功卓着,骆统得到晋升,被任命为偏将军一职。

话说那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后,一路仓皇逃往白帝城。此时,东吴一方的徐盛、潘璋和宋谦等人见此良机,纷纷上书给孙权,力陈应当乘胜追击,一举进攻蜀国,以扩大东吴的疆土和势力范围。

孙权收到这些奏疏之后,心中也有些犹豫不决,于是便召集众臣商议此事,并特别征询了陆逊的意见。这时,骆统站出来说道:“主公,依我之见,此时不宜进兵攻打蜀国。如今曹丕正在大规模地集结军队,虽然他表面上说是要协助我们一起讨伐刘备,但实则心怀叵测,暗藏着阴险狡诈的奸计啊!”

朱然和陆逊也点头表示赞同骆统的观点,他们进一步分析道:“若是我们此刻贸然出兵西进,国内兵力空虚,一旦曹丕突然发难,我们必将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之中。所以,当下之计应该是迅速撤回大军,加强防御,以防备曹魏的来袭。”

孙权听了三人的谏言,深思熟虑一番后,最终决定采纳他们的建议,下令让吴军撤回。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魏国就真的派出大军来犯。由于东吴及时撤军回防,才使得局势没有变得太过糟糕,但即便如此,吴国仍然面临着三面受敌的严峻局面。

就在这一年,曹仁率领着曹军气势汹汹地杀向濡须。与此同时,他还另外派遣部将常雕等人去偷袭中洲。面对曹军的凶猛攻势,骆统毫不畏惧,毅然与严圭一同领军奋起抵抗。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骆统和严圭终于成功地击退了曹军,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因为这次战功卓着,骆统被孙权封为了新阳亭侯,受到了众人的赞誉和敬仰。

英年早逝

骆统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计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个人作品

据《全三国文》载,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