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大臣徐平(3 / 7)
祥瑞福佑,并确保王室家族稳如泰山,江山社稷固若金汤。正如《尚书》所云:‘百姓若无国君统治,则难以彼此相安无事;国君倘若失去了百姓拥护,亦无法开拓疆土成就霸业。’以此推论研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百姓正因有贤明的君主治理方才安居乐业,而君主也是由于得到众多百姓的扶助支持才得以建立国家政权,此乃千古不变、颠扑不破的永恒法则啊!”当今之世,强大的敌人依然存在且尚未被彻底消灭,整个天下也未能实现真正的安宁和平定。三军将士们面临着无穷无尽的战火纷飞和激烈战斗,而江边则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戒状态,不敢有丝毫松懈。
与此同时,赋税的征收和调用一直以来都累积得极为苛刻繁琐。再加上瘟疫肆虐所带来的死亡、丧葬以及各种灾祸,使得郡县变得空虚无人烟,广袤的田野也逐渐荒芜起来。当我收到来自所属城邑的报告时,得知百姓的户数和人口正在一天天地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剩下的居民大多都是年老体衰的残障老人,很少能见到年轻力壮的男子。
了解到这样的状况后,作为臣子的我内心犹如烈火焚烧般焦急万分。经过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发现主要问题在于普通民众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他们本来就具有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徙的天性,更何况那些先后应征入伍外出当兵的人们,若是还活着便过着贫困艰难、食不果腹的日子;倘若不幸战死沙场,则尸体只能暴露在外无法回归故乡安葬入土。正因如此,老百姓们愈发眷恋自己的家乡土地,极度惧怕离家远行,甚至将出门远行视作如同面对死亡一样恐怖之事。
每当需要征调劳力服役之时,那些家境贫寒、负担沉重的穷苦人家总是首先被派遣出去承担任务。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那些行事鲁莽、性格剽悍之徒,往往会逃窜至深山幽谷等险峻之地,并与盗匪勾结在一起。如此一来,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困窘,身体虚弱且精神空虚。他们时常遭受饥饿的折磨,心中充满愁苦和焦躁之情。由于内心无法安宁,自然也就难以专心从事生产活动;而生产一旦停滞不前,便会导致贫困加剧;当人们陷入极度贫困时,生活中的乐趣更是荡然无存。于是乎,当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邪恶奸诈的念头便开始在心头滋生蔓延,进而使得叛乱忤逆之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微臣还了解到,在民间,如果一个家庭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那么一旦生下男孩,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不予以抚养。甚至就连那些负责屯田戍边的士兵们,由于生活贫苦,也有许多人忍心抛弃自己的亲生孩子。要知道,上天赋予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但身为父母却狠心地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样做,不仅令人担忧会触犯天地神明、扰乱阴阳平衡,而且更需要考虑到陛下您所开创的伟大国度乃是千秋万代的不朽功业。然而,强大的邻国以及凶悍的敌人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将其消灭干净,边境地区的防卫工作也绝非短短一两个月就能解除。与此同时,我们的民兵数量却在持续减少,新生一代得不到良好的养育,长此以往,怎能指望实现长治久安、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呢?一个国家拥有众多百姓,就如同船只航行于水面之上。当水域平静无波时,船只便能平稳前行;而一旦水流激荡翻滚,船只便会随之颠簸摇晃,难以安定。百姓们或许质朴单纯甚至显得有些愚昧,但绝不容许被肆意欺瞒哄骗;他们也许力量相对弱小,但也绝不应该遭受强权压制欺凌。正因如此,那些英明睿智的君主都会高度重视自己的子民,毕竟国家的兴衰祸福往往取决于民众。故而身为一国之主,必须时刻保持与百姓之间信息的畅通无阻,从而能够依据当下的时事动态和民间舆情来拟定出适宜有效的政策方针。
如今,诸多官员身处贴近百姓生活的岗位,本应尽心尽力地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