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臣徐奕(4 / 4)
器重。孙坚慧眼识珠,将桓阶举荐为孝廉,使其得以踏上更高层次的仕途之路。此后,桓阶又顺利地进入朝廷任职尚书郎,可谓春风得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事业蒸蒸日上之时,父亲不幸离世。按照传统礼教,桓阶毅然辞去官职,返回家乡守孝。
就在这时,孙坚在战场上遭遇不测,英勇战死。消息传来,众人皆为之震惊和悲痛。而桓阶听闻此事之后,心中悲愤交加。为了让孙坚能够得到安息,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冒险前往刘表处,苦苦哀求对方归还孙坚的遗体。面对桓阶如此义薄云天之举,刘表也不禁被深深打动,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时间来到建安五年,此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一带僵持不下,双方战况胶着,难分胜负。在此关键时刻,桓阶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谋略,成功地说服了时任长沙太守的张羡归附曹操。张羡对桓阶的建议深信不疑,果断决定率领长沙郡以及周边的另外三个郡县一同反抗刘表,并派遣使者前去拜见曹操,表示愿意归顺之意。
后来,曹操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平定了荆州地区。当他得知桓阶之前曾积极游说了张羡归附之事时,对桓阶的胆识和智谋大为赞赏,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倍加器重。于是,曹操当即任命桓阶为丞相主簿以及赵郡太守等重要职务。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壮大,在其封公建国之后,桓阶再次获得晋升,先后担任了虎贲中郎将以及侍中等要职。
不仅如此,桓阶深知曹操对于继承人选一事一直犹豫不决。为了帮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大力称赞曹丕品德高尚、操守优良,具备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正是因为桓阶坚持不懈地力荐,再加上曹丕本身确实也有着出色的表现,最终使得曹操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可以说,桓阶在曹丕继位这件事情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丕继承大统之后,桓阶因其卓越才能与忠诚表现,得以连连升迁。先是荣升尚书令一职,紧接着又兼任侍中之位,并获封为高乡亭侯。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谋略以及对曹魏政权的坚定支持,逐渐成为了曹丕最为信赖的心腹重臣,堪称是曹丕所倚仗的寄命之士。
黄初二年时,不幸降临到了桓阶身上,他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曹丕得知这一消息后,为表对桓阶功绩的认可和恩宠有加,特意晋升他的爵位至安乐乡侯。同时,还将他调任为太常这一重要官职。然而,尽管曹丕多方关怀照顾,但桓阶最终还是未能战胜病魔,与世长辞。曹丕对此深感悲痛惋惜,特赐予他“贞侯”的谥号,以彰其忠贞不二之品德。
桓阶离世后,按照世袭制度,由其长子桓嘉承袭了爵位。而其次子桓纂也因父荫得到重用,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并赏赐了关内侯的爵位。如此一来,桓氏一门可谓荣耀满门,备受尊崇。
此外,桓阶生前还曾着有《桓令君奏议》一书。其中所收录的奏请追崇始祖、详细阐述受禅礼仪等篇章,不仅展现出了桓阶深厚的学识素养,更对深入探究当时的政治制度演变以及礼仪文化传承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这些珍贵文献为后世学者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提供了宝贵资料。
抛开其他方面不谈曹操的人格魅力足以让当时的大多数人投奔为之卖命,不是没有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