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凉山 火之原乡星之门庭与彝魂不灭的高原烈章(2 / 2)

加入书签

晚,正值火把节。

这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狂欢”

夜幕降临,西昌古城外广场上人潮汇聚,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火把燃起,如河流般汇聚成一条条燃烧的街道。

火光照亮面庞,歌声回荡山谷。

青年人跳舞,老人围坐,孩子奔跑,我仿佛踏入一个时间不流动的仪式空间。

我与一位年近九旬的彝族老者坐在一块石凳上,他看着火海,低声说:“我们一生要跳三次火:出生那夜、成婚那夜、去世前最后一夜。”

我问:“今晚是哪一种?”

他笑:“是活着的那一种。”

我写下:

“凉山的火,是信仰,也是日常;是道别,也是问候;

她不是用来照明的,是用来照见内心的。”

五、地图落笔·下一站甘孜

五天凉山之行,我从航天城走进火把村,从现代走进史诗,从天上星辰落回人间火光。

这片高原不靠装饰,而靠一种“沉而不哑、烈而不燥”

的气质,守住了民族与国家的双重尊严。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四川西南腹地、大凉山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落笔:

“第136章,凉山已记。

她是烈火之骨,是静夜之音,

是用火塘烧出精神图腾的地方。”

下一站,是甘孜藏族自治州。

我要穿过冕宁、康定,进入藏区的门户地带,去听藏语的长调,去见折多山的风雪,去看高原深处如何编织佛音与凡心的世界。

我背起行囊,火已熄,星已明:

“走过火焰,步入寒光——甘孜,我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