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加入书签

的分析和推演。

这些数据和模型,都将成为辰儿进一步优化的理论支持,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复杂的工程。

“萧景珩叔叔,” 辰儿有时会主动询问,“为什么‘静默’的灰线,和‘生命’的绿线放在一起,会变得不那么‘静’了?”

“根据能量场干涉原理,”萧景珩耐心解释,“‘静默’规则倾向于降低区域内能量活性,而‘生命’规则本质是促进和维持高能量活性与信息流动。两者在底层逻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互斥。强行结合,会导致规则效能相互抵消,甚至引发不稳定。”

“哦……” 辰儿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互斥”这个词,以及那种感觉。他不再试图将这两种规则硬凑在一起,转而尝试其他组合。

除了对壁垒进行优化之外,辰儿的思维开始转向一些更为精细的“创造”领域。他对光的规则有着独特的理解,于是便尝试着运用这种理解来制造一个特殊的“灯”——一个能够根据他的心意随意改变亮度和颜色的光源。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际上却充满了挑战。一开始,辰儿所制造出来的光团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光团异常刺眼,让人无法直视;有的则忽明忽暗,仿佛风中残烛,极不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