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问渠(4 / 9)
诡异,躲闪不及,被铁尺击中肩膀,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好功夫!”赵烈大喊一声,弯刀劈向身边的吐蕃骑士,将其斩于马下。
吐蕃骑士见首领受伤,攻势更猛,十几把弯刀同时劈向江寒和赵烈。江寒收回铁尺,手腕转动,铁尺如长鞭般横扫,将几匹战马的腿打断,马上的骑士摔落在沙地上,被随后赶来的士兵斩杀。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吐蕃骑士虽然勇猛,却架不住归义军士兵的拼死抵抗,加上江寒的铁尺神出鬼没,渐渐落了下风。为首的吐蕃骑士见势不妙,喊了一声,带着剩下的骑士转身就逃,消失在沙坡后。
“追吗?”一个士兵问道。
赵烈摇了摇头,勒住马:“别追了,沙海里地形复杂,容易中埋伏。清点人数,看看有没有伤亡。”
士兵们立刻开始清点人数。有三个士兵战死,五个士兵受伤,粮车倒是完好无损。江寒看着那三个战死的士兵,他们都很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可双手却紧紧握着刀柄,哪怕死了,也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把他们埋了吧。”赵烈的声音有些沙哑,“在沙海里,能埋在胡杨树下,就是最好的归宿。”
士兵们在附近找了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挖了三个坑,将战死的士兵埋了进去,没有墓碑,只在每个坟头插了一根胡杨枝。
江寒看着那三根胡杨枝,在风沙里微微晃动,忽然想起赵烈说的“归义渠”。他知道,这些战死的士兵,和那具漠北烽燧里的枯骨一样,都是为了守护河西走廊,为了大唐的土地,把命留在了沙海里。
“走吧。”赵烈拍了拍江寒的肩膀,“路还长,我们得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烽燧。”
粮队继续向西而行。沙海里的风更大了,卷起的沙粒打在脸上,像针一样疼。江寒望着茫茫沙海,忽然觉得,这沙海里的每一粒沙,都藏着安西军的魂,每一株胡杨,都刻着大唐的名。他知道,玉门关就在前方,归义军就在前方,而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粮队走了五日,终于走出了茫茫沙海,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
绿洲里种满了麦子,金黄的麦浪在风里翻滚,远处有几条蜿蜒的水渠,渠水清澈,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水渠旁立着几块石碑,上面刻着“归义渠”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股军人的硬朗。
“到了,这就是归义渠的灌区。”赵烈勒住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过了这片麦田,再走十里,就是玉门关了。”
江寒望着眼前的景象,久久说不出话来。他很难想象,在这茫茫沙海之中,竟然有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水渠里的水潺潺流淌,像是在诉说着归义军二十年来的艰辛与执着。
就在这时,远处的麦田里传来一阵欢笑声。十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童,提着篮子在麦田里拾麦穗,看到粮队,都兴奋地跑了过来,围着粮车叽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