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恩荣宴一(4 / 5)
p>
虽然郑直是诡辩,可是人心都有一杆秤,他输了。
已然落败,却不可落了下乘。
礼部宴会之处地方不算太小,因此远处的进士只晓得顾鼎臣在和郑直较技,却听不见。
此刻看到郑直平静如故,顾鼎臣悻悻然的模样,顿时有谱了。
场中一众盛装的乐人虽然也很好奇,却在左韶舞的催促下,急忙准备。
不等教坊司的丝竹再起,早就蓄势待的谢丕立刻起身,来到正中“晚生,浙江余姚人谢丕,敬诸位大人。”
坐在前头几桌的诸位全都不动声色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马文升现相比四年前,郑直变得有担当了,自然也更锋芒毕露了。
可以理解,毕竟连中六元,独占两榜。
可踩着同年进入官场,好吗?
果然,谢丕吃干酒后,又倒了一碗。
同样来到了郑直面前敬了一碗酒后,开始难“郑状元一手快书传为美谈,不晓得可有师承?”
“无。”
郑直依旧干脆。
“哦?”
谢丕笑道“那在下请教,世间真有无师自通之人?”
“有。”
郑直感觉对方言过其实,问的一点都没有水平。
瞧瞧顾鼎臣,人家还能之乎者也一大堆“某虽不才,可当也。”
“俺也是。”
谢丕汲取了顾鼎臣的教训,立刻改了主意“蘸黑土墨,执竹毛笔,文章早立。”
“提金占钻,凿山石岩,清泉白水。”
郑直下意识脱口而出,讲完一愣,这对子是孙淮南那本书上的。
顿时看谢丕的心态就不同了,你丫的也是文抄公啊“不才区区略胜一筹。”
谢丕这上联可是他冥思苦想多时,才作为当头炮讲了出来,却不想郑直这一点都不磕绊的回了,还对仗工整,心中凛然“能挥五色生花笔。”
“必是十年面壁人。”
郑直可不是只守不攻之人“笔底一诗能撼世。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诗钟毅在智化寺时提过,他回去后就偷偷背过了。
至于占乾和尚,那家伙只认银子,不认字。
谢丕杂么杂么嘴。
对联或许可以短时间拼凑,可好诗并不是这么容易做出来的,还好他也有所准备。
关键,对联加诗的出题方式,是谢丕打算一会用来对付郑直的法子。
不想棋差一着,被对方抢先难。
更关键的是,相比郑直这诗,他准备的,未免太暮气“砚池半面可容身。
才名少与斗山齐,三考中书日已西。
回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心有不甘,立刻用给人贴标签,占领道德制高点的拿手好戏抢先道“郑状元文采过人,奈何锐气太重。
还需多读前人佳作,开拓心胸。”
“郑行俭风华正茂,何须古人开俺心胸!”
郑直却想都不想就怼了回去“谢探花,尽信书不如无书,还需知行合一。”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谢丕哪里肯如同顾鼎臣一般轻易认输。
“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郑直反问。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谢丕再反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郑直如今才十七岁,正是一个人吃饱,全家都得吃饱的时候。
早就忘了他在哪,只想着彻底将谢丕打服了,至于其它的,打赢了再想。
可郑直忘了,从来都是‘武无第二,文无第一。
’这种口水仗,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