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恩荣宴一(3 / 5)

加入书签

称“晚生”

奈何世风日下,原先迟七科以上才可以自称“晚生”

的规定也被搞乱了。

郑直当初中举后,差点逢人就自称晚生。

只是今日场合特殊,在座诸位读卷官都是内阁,六部九卿堂上官,绝大部分都比这群新科中试要早。

因此用卑称,并无不妥。

郑直并没有关注顾鼎臣,一个榜眼,算啥?他目下的注意力都在面前的佳肴上,今个儿的菜确实不错。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然是春末,天气不冷不热,端上来的菜不像冬日庆成宴那会,透心凉。

郑直面前桌上,有酒五盘,果子五盘,宝妆茶食五盘,凤鸭一只,小馒头一碟,小银锭笑靥二碟,棒子骨二块,羊背皮一个,花头二个,汤五品,菜四色,大馒头一分,添换羊肉一碟,酒七钟。

这些都是精心挑选的,档次选较二甲和三甲进士的餐桌上的菜品要好。

之前原本不这样,不论一二三甲,席面是一样的。

直到弘治三年后,才重新将恩荣宴膳食分档,划分为上桌、上中桌、中桌三个档次,膳食丰盛程度由高档依次小幅降低。

顾鼎臣敬酒之后,并未回到座位,转身看向郑直“俺敬郑状元一杯。”

郑直起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清朝最忌结党,却唯独不禁同年来往,盖因为殿试所选进士乃天子门生。

同年之间互相扶持,立足朝野,乃是应有之义。

奈何郑直这状元来得太过容易,哪怕是同年之中不服气的依旧大有人在。

甚至顾不得同年之谊,要让他原形毕露。

好在郑直习惯了单打独斗,从来都是独自一人面对四面八方之敌。

他本色终究是武臣,信奉的就是绝不让对手出第二拳。

顾鼎臣既然想让郑直出丑,他就是沦为笑柄也要把对方拽下去。

至于来时郑宽的忠告,早被郑直抛诸脑后。

“听闻郑状元精通音律,短短数年,创作曲谱无数。”

顾鼎臣吃干酒,却没有回去。

“讲精通,未免言过其实。”

一直戒备的郑直不由一怔,不问四书五经?那他怕啥。

虽然音律他同样不懂,那些曲谱都是徐琼玉改好之后,冒他之名散出去的。

可谁规定状元就必须都会,立刻大言不惭道“不过顾榜眼有何不懂,俺可以指点一二。”

对方张口一个‘状元’,闭口一个‘状元’,似乎生怕一会郑直出丑,旁人忘了他的身份。

“哦?”

郑直不按常理的回复,猖狂的语气,不但让顾鼎臣措手不及,也让会场为之一静“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二者相与并行。

是以音分宫、商、角、徵、羽。

蔡邕《月令·章句》有言‘以耳齐其声’,故又在五声之外增加变徵和变宫两声,如此世间才有七音。

不晓得这世间可有第八音?”

“有。”

郑直想都不想就回了“还有第九音。”

“愿闻其详。”

顾鼎臣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步步紧逼。

目下可是群英荟萃,信口胡说,丢人的可不止郑直。

“言事相兼,烦省合理。”

郑直掷地有声道“岭南音九声,口口相传。

古人做《诗经》,采风九州,岭南亦为九州。

既有九声,必有九音。

顾探花文章不错,于音律一道,尚需慢慢体会,只是不可误了学业。”

讲完拱拱手,坐了下来。

顾鼎臣差点如同当初的刑部右侍郎李士实一般口吐鲜血,总算忍住,回了座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