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郑大器(1 / 4)

加入书签

“就算五虎做不得诗,填不出词,不去就是了。

何苦走这一遭,害得俺们郑家跟着失了颜面。”

郑虤说完气呼呼的摔门而去。

郑直没有反驳,恭敬的向没有吭声的郑宽行礼“叔父也怪俺?”

虽然暖亭之中只有寥寥数人,可里边的一举一动早就事无巨细的传到了外边。

白钺等人佳作频出,众人叹为观止。

偏偏到了郑直这里,非但一都做不出来,反而闹出了‘考经’的闹剧。

因此郑直回来的时候,原本院子里都撑不下的人,如今只剩下了郑宽、郑虤叔侄还有边璋。

早晨还信誓旦旦要和郑直把酒言欢的郭勋早就不见了踪影。

而显然,郑虤之所以等到现在,是为了斥责郑直的。

“五虎日后还是要爱惜羽毛啊。”

郑宽显然也是不满意郑直的恣意妄为,毕竟这丢的可不止他一个人的脸面,而是郑家,乃至整个真定府的脸面。

“是。”

郑直苦笑应了一声,他终究太年轻了。

虽然白日间的《五千言》辨伪十分成功,白钺六人对郑直默出的批注《老子五千言》颇感兴趣。

七个人甚至为了上边的章句,探讨至入夜。

可有得有失,他顾此失彼,忘记了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算是因小失大。

“郑解元今夜还读书吗?”

不晓得过了多久,边璋的声音将郑直从懊恼中拽了出来。

“师兄……还在?”

郑直连忙行礼“俺失礼了。”

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初更了,此刻读书?

“郑解元是不是认为这次错了?”

边璋却突兀的问了一句。

“师兄认为俺作对了?”

郑直有些好奇。

“这七元会本就是浙江人炫耀举业的把戏。”

边璋平静的说“没有何人规定,会上只能吟诗作对。

喝酒如何?鼓乐如何?品鉴典籍又如何?郑解元只要觉得合适就合适。”

“五虎受教。”

郑直再次躬身行礼,这当然是边璋在宽慰他。

郑直对此自然十分感激,却也因此坚定了来年登榜的决心“今夜俺要读书。”

丢人一次就够了,郑直打定主意,下一次,他不会再将郑家的面子摔在地上。

可显然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不会有第二次的机会。

“表弟大好前程,为何如此莽撞。”

郑直面前的青年与他有四五分相像,名叫赵耀庆,是他姑表兄。

赵耀庆的父亲赵烁,神武右卫舍人,九年前会试落第入乙榜充教职在河南府任府学训导。

按照天顺八年诏例,署职九年考满者方许再会试一次,赵耀庆这次就是陪着赵烁专程从洛阳千里迢迢赶来应考的。

不想刚刚入京就听说了关于郑直的种种传闻,立刻寻了过来。

郑宽当然高兴,待赵烁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之后就带着他去拜访乡党了,赵耀庆则跟着郑虤看闷在屋里读书的郑直来了。

“谁说不是呢。”

几天不露面的郑虤不晓得从哪冒了出来,跟着开始数落郑直“五虎晓得如今外边怎么称呼你的?大器,郑大器,大器免成。

既然你要顺应大道,何必每日埋头苦读?该是你的,跑不了,不该是你的,你又强求作甚?”

郑直前几日在梅园的《郑注老子五千言》如今已经有只言片语在街面上流传开。

虽然褒贬不一,可总体而言,贬大于褒。

毕竟郑直不过一个十三岁的娃娃,竟然敢对千年典籍评头论足,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因此,有人就用郑直删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