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肥后坚城(1 / 2)

加入书签

鹿儿岛的喧嚣与尘埃,渐渐被大军北上的滚滚烟尘所取代。

在彻底肃清了萨摩藩境内所有成建制的抵抗力量,并留下一部分兵力由新晋的开拓贵族们配合戍守之后,太子朱慈烺亲率十万主力,正式踏上了北伐之路。他们的目标,是九州岛的腹心,也是西海道最为富庶的领地之一——肥后国。

这支军队的士气,与初登吹上浜时,已然截然不同。

最初的狂热与轻敌,在鹿儿岛城下那冰冷的石墙面前,被撞得粉碎。而川内平原那场惨烈的大捷,则将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淬炼而出,注入了一种更为沉稳、也更为致命的自信。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的豪强联军,而是一支真正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以太子朱慈烺为唯一核心的百战之师。

大军沿着九州西海岸的官道,一路向北。沿途的景象,与萨摩的残破截然不同。这里尚未被战火波及,田野间稻禾青青,村庄里炊烟袅袅。然而,当看到那如同乌云般压境的大明军旗时,所有的宁静都在瞬间化为恐慌。无数倭国平民拖家带口,尖叫着向内陆的山林逃去,仿佛在躲避一场天灾。

太子端坐于战马之上,冷漠地看着这一切。战争,便是如此。征服者的铁蹄,必然会踏碎旧世界的安宁。

五日后,大军抵达了肥后国的国境。斥候带回的情报,让所有将领的神情都变得凝重起来。肥后国主,细川家,并未像岛津家一样,将兵力分散于野外决战,而是坚壁清野,将所有可战之兵,尽数收缩于其主城——熊本城。

当大军的先锋,终于抵达熊本城下,并将这座巨城的全貌,通过图纸和描述,呈现在太子面前时,即便是最骄傲的东宫卫率将领,也不由得为之色变。

熊本城。

这座被后世誉为“不落之城”的战争堡垒,其坚固与险峻,远超鹿儿岛。

它由战国名将加藤清正倾尽毕生心血修筑而成,是整个倭国筑城术的巅峰之作。整座城池的石基(石垣)被称为“武者返”,其下半部坡度平缓,但上半部却近乎垂直,任何试图攀爬的士兵,都会在半途被甩下,无处借力。

城池内外,壕沟与水道纵横交错,将城区分割成数十个独立的防御单元。高大的天守阁与数十座箭楼(橹)遥相呼-应,构筑起了一道远、中、近三层,毫无死角的立体火力网。更可怕的是,城内储备的粮草与火药,足以支撑数万守军,坚守一年以上。

中军大帐之内,气氛压抑。

“殿下,”顾炎武第一个开口,但这一次,他的声音中再无半分请战的狂热,只有深深的凝重,“此城……非人力可强攻。末将愿率本部,为大军试探其虚实,但……”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用人命去填这座城,即便能填下来,这十万大军,怕是也要折损大半。

“强攻,乃是下策。”李定国站了出来,他指着巨大的沙盘模型,冷静地分析道,“熊本城之坚,举世罕见。细川家集结了五万精锐,又有坚城为依托,我军若强攻,正中其下怀。届时,即便我军能侥幸破城,也必是惨胜。而九州北部其他大名,如黑田、立花、锅岛等人,皆在观望。一旦我军在熊本城下损兵折将,他们必会群起而攻之,届时,我军危矣。”

帐内的将领们,纷纷点头。川内平原的大捷,并未让他们丧失理智。他们知道,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那支无可匹敌的重装骑兵。而在这座石头堡垒面前,骑兵的优势,将被削弱到最低。

“定国之言,亦是孤之所想。”太子朱慈烺缓缓开口,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自登陆以来,我军一路征伐,靠的是‘武’。但要征服一国,仅有‘武’,是远远不够的。”

他从帅位上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九州地图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他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着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