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男爵的军旗(1 / 3)

加入书签

太子朱慈烺的将令,如同一道不可违逆的圣旨,由快马送抵了萨摩藩境内所有新晋开拓贵族的采邑。

市来村,那座在废墟上刚刚建立起脆弱秩序的村庄,也迎来了这道关乎未来的征召。

张铁山站在他那简陋得只能称之为“领主府”的木屋前,手中紧紧攥着那卷盖着东宫大印的将令。他的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所有新封开拓贵族,必须在十日之内,率领各自领地内的军卒,前往鹿儿岛会师,参与北伐……”

“军卒”。

这二个字,如同千钧重担,压在了他的心头。他回头,看了一眼村中那片小小的、泥泞的校场。

那里,是他全部的“军队”。

几十名跟随他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羽林卫辅兵老兵,他们是他这支力量的骨干,忠诚,且善战。他们的盔甲上还带着川内平原之战留下的豁口,眼神中充满了对战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对他的信赖。

以及,五十名刚刚才拿起长枪三天的村民。他们是为了剿灭浪人而临时武装起来的乡勇。他们的盔甲,不过是缴获来的、破旧的足轻胴丸,手中的长枪也长短不一。在剿灭那群乌合之众的浪人时,他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但在真正的、数十万人的大会战面前,他们与拿着草叉的农夫,并无本质区别。

这就是他的“市来营”,一支总数不足百人的、装备简陋、甚至连统一军服都没有的“军队”。

“头儿,”一名跟随他经历过生死的亲兵,看着将令,脸上满是忧虑,“殿下的意思,是让我们带着这些人……去鹿儿岛?”

另一名老兵也忍不住说道,他小心翼翼地斟酌着词句:“大人,这……这不是去送死吗?顾炎武那些伯爵、子爵,哪个手下不是有数千精锐?咱们这点人,怕是连给人家当辅兵都不够资格,去了只会被人耻笑。”

张铁山没有说话。他知道手下人说的是实话。他可以清晰地想象到,当他带着这支看起来如同“叫花子”般的队伍,出现在鹿儿岛那旌旗蔽日、甲光向日的庞大军营中时,将会迎来何等轻蔑与嘲讽的目光。

他这个“一步登天”的男爵,很可能在抵达大营的第一天,就成为整个东征军中最大的笑柄。

-------------

夜,深沉。

张铁山独自一人坐在油灯下,反复擦拭着自己那把在北地边军时便已跟随他的长刀。刀身上,布满了细小的豁口,每一道,都代表着一场生死搏杀。他心中烦闷,却找不到任何出路。

“大人,还在为将令之事烦忧吗?”

一个轻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藤原雪子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走了进来。经过那夜的并肩作战,她对张铁山的态度,已经从冰冷的仇恨与戒备,转变为一种极为复杂的、混杂着敬畏与好奇的顺从。

张铁山抬起头,看着她那张在烛火下显得格外柔和的脸,点了点头,没有隐瞒自己的困境。

雪子将汤碗放下,跪坐在他的对面,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大人,恕妾身直言。在倭国,领主的力量,固然在于军队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主君的‘器量’与‘决意’。”

她看着张铁山的眼睛,认真地说道:“您无法在十日之内,变出数千大军。但您可以让所有人看到,您麾下的士兵,即便只有一人,也拥有战胜百人的‘武勇’与‘精神’。”

“精神?”张铁山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他是一个务实的军人,更相信手中的刀和枪。

“是。”雪子点了点头,“一支没有旗帜的军队,只是一群流寇。一支没有名号的军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大人,您需要一面属于您自己的旗帜,一个属于您自己的名号。让所有人,包括太子殿下,都看到,您虽然兵少,却是一位真正拥有自己‘家纹’(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