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仙踪(下卷)(2 / 5)

加入书签

藏痼疾花汁疏肝化瘀痕

二人离开苏州,一路向南,抵达越州府。越州自古文风鼎盛,商贾云集,城中富户众多。这日,二人在街边设摊义诊,忽有一顶华丽的轿子停在摊前,轿中走出一位管家模样的人,恭敬道:“二位先生,我家夫人身患顽疾,遍请名医无效,听闻二位医术高明,恳请移步府中诊治。”

随管家至一处深宅大院,只见朱门雕梁,庭院雅致,正是越州富商沈万山府。入内堂,见一位年约三十的妇人卧于榻上,面色晦暗,眉间锁着愁绪。妇人见二人前来,微微欠身,声音细弱:“有劳二位先生。”

青玄上前诊脉,见其脉象弦涩,观其舌苔薄黄,问道:“夫人平日是否常感胸胁胀痛,情绪烦躁,月经亦不调?”妇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这病已有三年,每逢经期,腹痛如绞,经量甚少,色紫暗有块,平日里胸闷嗳气,夜不能寐,吃过无数汤药,却不见好转。”

一旁的沈万山叹道:“内子自三年前小女夭折后,便郁郁寡欢,日渐成疾。城中名医都说是什么‘肝郁气滞’,开了不少疏肝的药方,却收效甚微。”

青玄沉吟道:“夫人此症,确是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兼有瘀血内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夫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胸胁胀痛;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胞宫,故月经不调,痛经不止;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烦躁失眠。先前医者只知疏肝,却未清其郁火,化其瘀血,故而难愈。”

念祖问道:“先生,那当以何药施治?”青玄道:“需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为法。金灯花性寒,能清肝火,散郁结,可为此方之君;辅以柴胡三钱疏肝解郁,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活血化瘀,赤芍三钱清热凉血,桃仁二钱、红花一钱破血行滞;再加香附二钱理气止痛,生地三钱滋阴降火;甘草一钱调和诸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此外,需取新鲜金灯花汁,调入少许蜂蜜,每日晨起空腹服一勺,以增强清热散瘀之效。”

沈万山闻言,忙命人按方抓药。妇人服药五日,便觉胸胁胀痛减轻,情绪也平和了许多;半月后,经期来临,腹痛大为缓解,经量增多,血块减少;连服一月,诸症皆消,面色也渐渐红润起来。

这日,妇人亲自来到诊室,向二人致谢,递上一个锦盒,道:“先生救我性命,无以为报。此盒中是先父留下的一本《闺阁医案》,记录了许多妇人病症的诊治之法,其中有一则‘花汁疗郁’的记载,与先生所用金灯花汁之法相似,或许对先生补全医录有用。”

青玄打开锦盒,见《闺阁医案》字迹娟秀,其中果然记载:“妇人多郁,郁久化火,可用锦灯笼花汁,调蜜服之,清郁火,散瘀滞,屡试不爽。”青玄大喜,道:“夫人所赐医案,真是雪中送炭!此记载印证了金灯花在妇科病症中的应用,是民间女性医者实践经验的结晶,填补了《金灯药录》在妇人病治疗上的空白。”

原来,妇人的先父曾是越州有名的女科医者,因女子行医不便,多在闺阁中为女眷诊治,其经验多记录于《闺阁医案》中,未对外流传。此次妇人感念青玄救命之恩,便将医案相赠。

离开沈府时,沈万山以重金相谢,青玄婉拒道:“医者行医,为的是救死扶伤,而非金银。若沈老爷有心,不如多资助贫苦百姓就医,便是对我们最好的答谢。”沈万山闻言,深为敬佩,遂在越州城中开设药铺,施药济贫,一时传为美谈。

第三回瘴疠突变陷危局辨证改方救危亡

青玄与念祖携《闺阁医案》继续南行,一路收集金灯花的药用案例,补全《金灯药录》。行至岭南地界,此地山高林密,瘴气弥漫,素有“岭南多毒”之说。二人刚入钦州府,便听闻当地爆发瘴疫,与寻常瘴气不同,患者初起寒热往来,如疟状,继而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