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贾书记深感认同孙友福打响算盘(3 / 5)

加入书签

/p>

看来啊,这个晓阳秘书长,是很好沟通的嘛。”

林雪连忙说:“晓阳秘书长人特别好,特别平易近人。”

贾彬点点头:“嗯,有机会吧。

有机会我牵个头,大家一起坐一坐。

我和晓阳同志啊,以前也在一个班子里共过事,大家关系都很不错。”

他拿起林雪的稿子,再次肯定道:“好,你这个思考写得很不错。

很有章法,思路清晰,考虑也比较全面。

不过呀,”

他话锋一转,指着稿子上的几处,“还是有一些具体的点,可以再斟酌、再深化一下。

就比如这个职工持股的比例设定依据,以及可能引的后续管理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

贾彬开始就报告的具体内容,与林雪进行细致的交流和指导。

办公室里,一老一少,一个耐心指导,一个虚心学习,气氛倒也融洽。

贾彬看着眼前这个聪慧、踏实的年轻女干部,心中对她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第二天,我专门抽出时间去了平安县的车子驶入了平安县县委大院。

熟悉的院落,熟悉的办公楼,只是楼顶多了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深入开展‘三学’活动,奋力建设‘五个平安’”

楼前空地上,平安县委书记孙友福已经带着几位县委常委和副县长在等候了。

看到我的车停下,孙友福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朝阳县长!

欢迎回家指导工作啊!”

友福热情地握住我的手,用力摇了摇。

我们俩以前都在安平乡工作过,是我名副其实的年轻老领导。

“友福书记太客气了!

什么指导工作,我是来求援的!”

我笑着回应,和赵文静、杜呈阅其他几位熟悉的县领导一一握手。

一行人走进县委办公楼。

孙友福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陈设干净而又简单,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几把沙,墙上挂着平安县行政区划图。

秘书端上热茶后,便退了出去。

孙友福没有绕弯子,直接切入主题:“朝阳啊,曹河酒厂的事,电话里大概说了。

说实话,这事……难度不小啊。”

他靠在沙上,神情坦率,“先,曹河酒厂是老牌国企,架子大,包袱重,管理僵化。

虽然现在效益不行了,但人家心里还端着‘老大哥’的架子呢。

我们平安县高粱红酒厂,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个乡镇企业起家的‘暴户’。

现在要我们去‘救’他们,这心理关就不好过。”

我端起茶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孙友福掰着手指头:“第二,最棘手的是债务问题。

一两千万的窟窿!

这笔钱怎么解决?是市里兜底,还是东投集团接手?或者我们平安县背?这可不是小数目!

解决了债务,接下来呢?近千号工人等着工资,机器设备要更新,产品要重新生产……这投入就是个无底洞!

接着又感慨道,一个县属国企,上千工人,这人员这么臃肿,怎么办,也是问题。

第三,”

他加重了语气,“我们高粱红酒厂这两年一直在扩建,产能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突然在曹河县再设一个生产基地,管理半径拉长,成本急剧上升,市场风险也加大。

从经济效益上讲,未必划算啊。”

他看着我笑着说道:“朝阳啊,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税收怎么算?如果生产基地设在曹河,税收大头归曹河县,我们平安县出技术、出品牌、出管理,最后可能落个‘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