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为学不为禄:孔子眼中的求学初心(8 / 10)

加入书签

反,越是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越需要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与价值。对于当代人而言,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真正价值

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真正价值。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知识与技能,谋取官职与俸禄,更在于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与综合能力,在于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在于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人应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非仅仅为了应对考试、获取学历的阶段性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将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一种负担。同时,还应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树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理想,让学习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例如,一些年轻人选择学习环境保护专业,虽然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如金融、计算机等专业,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些年轻人选择学习传统工艺,虽然这个领域的收入不高,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与传承,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年轻人,正是因为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了学习的真正价值,才能够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兴趣与理想为驱动

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还需要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兴趣与理想为驱动,而非以功利目标为驱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指源于个人内心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与理想信念,这种动力具有持久性与稳定性,能够让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与专注,克服困难与挑战。

当代人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能够让自己投入全部热情的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便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索,不需要外部的压力与激励,也能够保持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兴趣与理想结合起来,让理想成为推动自己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着名科学家钱学森,从小便对航空航天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在求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与专注。他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获得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学位后,为了实现 “为中国研制飞机、导弹” 的理想,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投身于中国的国防事业。在理想的驱动下,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的故事告诉我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能够让个人在学习与工作中保持持久的热情,实现远大的理想。

(三)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破除 “唯分数、唯学历、唯文凭”

坚守 “为学不为禄” 的初心,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优化教育评价体系,破除 “唯分数、唯学历、唯文凭” 的功利化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体系是引导教育方向的 “指挥棒”,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求学倾向。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到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