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士之弘毅:任重道远的精神传承(9 / 22)
到倮波乡,全程 360 公里,其中大部分路段都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山上,路况极其恶劣,经常遇到暴雨、暴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条邮路,王顺友走了 20 年,步行里程超过 26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6 圈多。
在这 20 年里,王顺友每天都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邮件,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十几个小时。他常常要忍饥挨饿,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遇到暴雨暴雪天气,他只能在山洞里躲避,或者在雪地里露营;遇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他更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通过危险路段。有一次,王顺友在送信的途中遇到了暴风雪,他的脚被冻伤,鞋子也被冻住,但他依然坚持着,最终将邮件安全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中。
王顺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至关重要。他负责的邮路连接着木里县的许多偏远乡村,这些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邮件成为了村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王顺友不仅为村民们送信件、包裹,还经常帮村民们代购药品、生活用品等,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 “贴心人”。他说:“我是一名邮递员,我的责任就是把邮件安全送到收件人的手中,只要村民们需要我,我就会一直走下去。”
20 年来,王顺友从未延误过一次邮件,也从未丢失过一件邮件,他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保障了邮路的畅通,为村民们传递了温暖与希望。他的“任重”,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却在每一步艰难的跋涉中、每一次风雨无阻的坚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王顺友用 20 年的时光,在崇山峻岭间走出了一条 “仁” 的邮路,他的故事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基层工作者的精神标杆。2005 年,王顺友被评为 “感动中国” 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 20 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这份评价,不仅是对王顺友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基层岗位奉献者 “任重” 精神的赞誉。
除了王顺友,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这样的基层奉献者。社区工作者李娟,便是其中之一。李娟所在的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且流动人口较多,管理难度极大。自担任社区工作者以来,李娟始终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用 “仁” 的情怀服务着每一位居民。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来到社区办公室,整理居民反映的问题;晚上,她常常加班到深夜,为居民解决各种难题。
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漏水、停电等问题时有发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李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系维修人员,安抚居民情绪。有一次,小区里一位独居老人家中的水管爆裂,家里被淹,老人急得团团转。李娟得知消息后,立刻带着工具赶到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清理积水,联系维修人员修理水管。维修期间,她还每天都去看望老人,为老人送去饭菜,直到水管修好,老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对于社区里的留守儿童,李娟也格外关心。她组织社区志愿者成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放学后,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还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视频通话,向他们反馈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远在外地的父母能够放心。
在李娟的努力下,这个曾经混乱不堪的老旧小区,变得越来越整洁、和谐,居民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居民们都说:“李娟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 李娟的 “任重”,体现在她对居民的每一次关心、每一次帮助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工作者的担当,让 “仁” 的精神在社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