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从曾子临终箴言悟君子修身(6 / 7)
方向不偏离。
四、曾子临终箴言的当代启示:在浮躁社会中坚守修身本质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诱惑与挑战 —— 部分人沉迷于形式主义,追求表面的完美与光鲜,忽视内在品德的培养;部分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松对言行的规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增多。曾子的临终箴言,如同一剂清醒剂,为我们在浮躁社会中坚守修身本质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坚守修身重心:重品德、轻形式
曾子 “重本质、轻形式” 的价值取舍,启示我们在修身过程中,应将重心放在内在品德的培养上,而非沉迷于表面形式。在当今社会,形式主义现象屡见不鲜 —— 有的人在社交场合注重外在形象的包装,却忽视真诚品德的培养,导致 “社交面具” 下的人际关系脆弱不堪;有的人在工作中追求表面的业绩与数据,却忽视职业道德的坚守,导致工作成果缺乏实际价值。
我们应像曾子那样,明确修身的核心是培养 “尊重、真诚、文明” 的品德,通过规范言行(“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让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不刻意追求外在形象的完美,而是通过真诚的态度、文明的言行,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在工作中,不沉迷于表面的业绩包装,而是通过敬业的态度、专业的能力,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只有坚守修身的本质,才能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实现个人品德的真正提升。
(二)规范日常言行:在细微处培养品德
曾子强调的君子 “三贵”,启示我们要在日常言行的细微处培养品德,通过规范身体姿态、面部神情与言语表达,逐渐提升自身的修养。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忽视日常言行的细微之处,认为 “小恶无伤大雅”—— 如在公共场合随意插队、在与人交谈时随意打断他人、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则是对品德的忽视,长期积累会导致个人修养的堕落。
我们应像曾子那样,在日常言行中保持谨慎:在身体姿态上,注重得体与尊重,如与人交谈时保持专注、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在面部神情上,注重真诚与庄重,如面对他人求助时展现关切、面对错误时展现诚恳;在言语表达上,注重文明与得体,如使用礼貌词汇、保持平和语气。通过这些细微处的规范,逐渐培养尊重他人、真诚待人、文明交流的品德,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当代人。
(三)明确职责边界:专注核心使命
曾子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的职责划分,启示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使命,专注于重要事务,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务上耗费过多精力。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陷入 “事务主义” 的陷阱,每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却忽视了自己的核心目标 —— 如职场人忙于应付日常琐事,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家长忙于孩子的生活琐事,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
我们应像曾子那样,明确自己的核心使命:职场人应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价值的创造,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合理分配或交给专业人员;家长应专注于孩子品德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塑造,而非沉迷于孩子的生活琐事;个人在修身上,应专注于内在品德的提升,而非在表面形式上浪费精力。只有明确职责边界,专注核心使命,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迷茫。
五、结语:传承曾子修身智慧,做新时代的 “君子”
曾子的临终箴言,虽历经两千多年,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的生命感慨,提醒我们要在生命的旅程中坚守道德本质;“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的君子 “三贵”,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的具体路径;“笾豆之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