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无隐之教:夫子的赤诚(7 / 7)
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的共同成长。
孔子的 “无隐之教” 像一粒种子,在历史中长成森林:颜回的领悟、孟子的传承、陶行知的实践,都是这棵树的枝叶。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 “我教你学” 的单向传递,而是 “我与你共求” 的双向奔赴;真正的 “无隐” 不在言语多少,而在心灵是否敞开 —— 当教师愿意说 “我也不懂,我们一起探索”,当学生敢于问 “这个道理,我有不同看法”,“无隐之教” 便在其中了。
正如杏坛下的孔子,面对弟子的怀疑,不辩解,不愤怒,只用 “是丘也” 三个字敞开全部 —— 我的学问、我的困惑、我的坚守,都是你们所见的样子,这种坦诚,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