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长夜未央:何玉凤与长安妖党案的终局悲歌(2 / 4)
乎对春桃的表演十分满意,他点了点头,随即对身后的手下使了个眼色。立刻,便有几名捕快“奉命”在院内搜查。片刻之后,一阵惊呼传来。
“头儿!找到了!好多异族的玩意儿!还有兵器!”
只见几名“恰巧路过”的“村民”,此刻正战战兢兢地捧着一些东西走了进来,恭敬地“上交”给捕头。那是一些造型奇特的饰品,看起来像是来自西域或更遥远边境异族的风格,还有几把打磨得十分锋利的弯刀和几副弓箭。
“这些……这些是什么?!”何玉凤的另一位心腹,掌管“同心盟”账目和文书的柳氏,脸色煞白地问道。柳氏出身书香门第,因不满父亲将她嫁给一个纨绔子弟而毅然离家,她心思缜密,是何玉凤的“军师”。她很清楚,这处别院是她们极为隐秘的据点之一,绝不可能存放这些东西!
“是什么?”捕头掂了掂手中的弯刀,发出“嗡嗡”的声响,“这便是你们勾结边境异族,意图不轨的铁证!何玉凤,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可说?”
人证有了,物证也有了。接下来,便是“书信”。捕快们在搜查何玉凤的房间时,“顺利”地找到了几封“亲笔信”,信中言辞“暧昧”,隐约提及“时机”、“外援”、“大业”等字眼,虽然语焉不详,却足以在有心人的解读下,坐实“谋逆”的罪名。这些信,自然也是伪造的,模仿何玉凤的笔迹,掺杂一些她平日与盟友商议事务时可能用到的词语,再加以歪曲引申,便成了致命的毒药。
人证、物证、书信“俱全”。何玉凤及其核心成员,包括苏湄、柳氏、擅长医术的白娘子、以及几位负责外联和护卫的女子,被铁链锁颈,如同牲口一般,在捕快的推搡打骂中,于沉沉夜色里,被押往京兆府大牢。她们的脸上,或带着悲愤,或带着绝望,或带着一丝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黑暗吞噬的无力感。
**二、长安风雨:权贵的博弈与市井的喧嚣**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一夜之间便飞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权贵圈子里,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京兆府少尹韦挺,以及御史台的监察御史杨炯,这两位此次“查获妖党大案”的“首功之臣”,第一时间便将“喜讯”连同那些“人证物证”,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上报给了朝廷中枢。奏折中,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何玉凤等人如何“妖言惑众”、“结党营私”、“勾结异族”、“图谋叛逆”,又如何“英明神武”、“当机立断”、“将此等心腹大患一网打尽”,字里行间充满了邀功请赏的急切与谄媚。
韦挺与杨炯,并非什么铁板一块的盟友,他们分属不同的势力集团,平日里明争暗斗,互有龌龊。但这一次,他们却罕见地“精诚合作”了。原因无他,何玉凤的“同心盟”触动的,是他们共同维护的那个男权至上、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同心盟”的壮大,不仅让一些依赖盘剥女性获利的权贵感到了威胁,更让那些将女性视为附庸和玩物的男性官员们感到了恐惧和愤怒。他们无法容忍一群“牝鸡司晨”的女人,妄图挑战他们的权威,改变既定的规则。于是,在某个更高层级的示意或默许之下,韦挺和杨炯暂时放下了彼此的恩怨,联手导演了这场“妖党叛逆”的大戏。他们需要这场“功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击政敌,讨好上司。
皇宫深处,龙椅上的天子,在看到韦挺与杨炯的奏折时,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对于这种层出不穷的“谋逆”、“妖党”,他早已有些麻木。只要不威胁到他的皇位,不引发大规模的动乱,他乐得让及下个月的泰山封禅大典。不过,“女人谋逆”,这倒是个新鲜事,让他觉得有些荒唐,又有些莫名的恼怒。他挥了挥手,对身边的内侍道:“知道了。让韦挺、杨炯彻查此事,务必连根拔起,勿使余孽再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