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艾娃的田野:希望的地平线(3 / 5)

加入书签

讲外面世界的故事。艾娃会给他们描述城市的样子,描述大海的辽阔,描述书本里的各种奇妙事物。这些故事像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未知世界好奇和向往的种子。

“艾娃老师,山的那边是什么?”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小男孩,睁着大大的眼睛问艾娃。他是村里最聪明的孩子之一,对艾娃讲的故事总是听得格外入神。

艾娃蹲下身,抚摸着托马斯的头,指着远方的群山说:“山的那边,有更大的村庄,有小镇,还有城市。城市里有很高很高的房子,有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的车,还有很多很多的书和学校。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就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山那边的世界。”

托马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他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未来的憧憬。

教育水平的提高,让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守着家里的几亩田地,开始产生了走出村庄,去看看更广阔世界的想法。

马库斯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村里第一批参加扫盲班的年轻人,学会了读写和基本算术。他对奥马尔的铁匠铺很感兴趣,常常跑去看,还向奥马尔请教问题。后来,他听说镇上有更大的铁匠铺,甚至有机器,能打造更复杂的东西。他萌生了想去镇上学习更先进铁匠手艺的念头。

“艾娃,我想……我想去镇上学铁匠。”马库斯有些犹豫地对艾娃说,“奥马尔师傅教了我很多,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想把更好的技术带回来。”

艾娃看着马库斯,他的眼神里既有渴望,也有一丝不安,担心家人反对,也担心外面的世界。艾娃鼓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马库斯,我支持你。出去学习是好事。记住,无论你学到什么,都不要忘记这片土地。希望你将来能带着更先进的技术回来,帮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好。”

在艾娃的鼓励和帮助下,马库斯说服了家人,带着简单的行囊和村民们的祝福,踏上了前往镇上的路。他是卡鲁村第一个主动走出去学习技术的年轻人。他的离开,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能学到什么来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

“艾娃,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马库斯那样,出去看看,然后回来建设我们的村子!”小托马斯扬起稚嫩的脸庞,坚定地对艾娃说。

艾娃欣慰地笑了。她知道,知识的火种已经点燃,它将照亮这些年轻人前行的道路,也将照亮卡鲁村未来的希望。

三、挑战与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随着开垦荒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艾娃开始担心过度开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虽然他们采用了一些水土保持的方法,但非洲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她注意到,一些山坡上的植被因为被砍伐用作薪柴或开垦土地而变得稀疏。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收成,而破坏了这片土地的未来。”艾娃在一次村民大会上严肃地说道,“土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护她,而不是过度索取。”

她开始查阅资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广更可持续的农业practices(做法)。她引进了间作和套种技术,比如在玉米地里套种豆类。豆类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不同高度的作物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她还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特别是在村庄周围和山坡上种植速生且用途广泛的树种,如合欢树和金合欢树。这些树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薪柴和饲料,还能改善局部小气候。

“大家看,在玉米中间种上这些豆子,玉米长得好,豆子也能收获,土地也不会变贫瘠。”艾娃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们示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