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李治死,武媚称制(2 / 5)

加入书签

蔚州,杀刺史李思俭,执丰州都督崔知辩。此后,突厥连年寇边,李治只好让人镇守边疆。”

    这就是李治一念间杀了阿史那伏念等人带了后续反应。

    要是让阿史那伏念等人活着,虽说其等对大唐未必有多忠心,但他们活着,阿史那骨笃禄等人便很难上位,且不会和大唐彻底撕破脸皮,让大唐和突厥间有一定缓冲的余地。

    大秦现今对匈奴便是采用的这个套路,让老一辈的头曼等人活着比把他们杀了对大秦更有利。

    因为这帮人没雄心壮志,占着茅坑不拉屎,不仅能堵住匈奴那些有识之士的上升渠道,还能代替大秦吸引匈奴人的怒火,给匈奴制造高压环境,让匈奴人心向大秦。

    所以,头曼等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活得健康。

    反观李治将阿史那伏念等人杀了,不仅没法压住其他突厥豪杰,还会让突厥人再难相信大唐,在北边制造出一个需长久镇守的麻烦。

    “在西域也发生过相仿之事,致使西突厥阿史那都支反叛,虽在后来,阿史那都支被裴行俭平定,但这场变故中,大唐放弃了原先的安西四镇,并移安西都护府于西州,重设新的安西四镇。”

    尽管重设了,但新的和旧的能一样,疆土所在也不同了。

    李念继续道:“大唐疆土的确在李治在位期间到达最广,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北海,南至越南横山。但李治并未能将这么庞大的疆域维持住!”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李治,要维持这等庞大的疆域,若不能从这些地方获得补充,那对大唐本身会是极大的消耗。这也是一些王朝不愿向外扩张的主要原因,即使打下某片土地,也只是草草管辖!”

    收获不如付出,吃饱了才往这些偏远地区投入人力物力,还不如守好中原神州之地。

    李念继续道:“除了对外有功有过外,李治对内也是一样,早年时不说英明神武,也是一位颇有才略的能为之君,否则即使有太宗所留遗产,又怎会有‘永徽之治’?”

    “可等铲除元老之臣后,李治便开始独断专行,做了不少祸害大唐之举:他拒谏饰非,使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同时大兴土木,像李弘死后,他给李弘修建恭陵,史载:‘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其泰山封禅后,受武媚撺掇,还想遍封五岳,监察御史里行李善感劝谏李治:‘数年已来,菽粟不稔,饿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车岁驾;陛下宜恭默思道以禳灾谴,乃更广营宫室,劳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

    “然而,李治听了却不纳。史称李治‘前贤为,后愚废’,相当准确!”

    “李治并非一个愚笨的皇帝,其知晓如何能将国家治好,但要看他是否愿意。李治在位时,已给大唐留下了不少问题,并非武媚称帝后才有,但有些人将问题全给扣在了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