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老宋的第二次北伐(北宋历史)(2 / 5)

加入书签

?辽人的情况是否探察清楚?

    “但赵光义被人给劝住了,没有立即进行北伐。”

    要是赵光义在这时便北伐,兴许北宋国祚都会短上许多。

    “虽被人暂时劝住,但赵光义并未放弃北伐的想法,他在抵御辽军南下的同时,派人联络鞑靼、定安、女真、高丽等国家部族,一起围堵辽人。”

    这也是大怂的一大传统艺能,联络其他国家部族对抗敌人,联金灭辽,联蒙灭金。

    联络敌人的敌人为同盟,这策略倒不能说完全有问题。

    “联金灭辽”,辽确实被打没了,可崛起了一个金,然后金便给宋带来了华夏历史上很难有其他耻辱可及的“靖康之耻”;“联蒙灭金”也成功灭了金国,可蒙古的可怕更在金人之上。

    相比于第一次“联金灭辽”,第二次“联蒙灭金”,南宋朝廷的决策并无问题,南宋朝廷并非看不出金国灭亡后,蒙古接下来便会与他们为敌,而是时局促使所致。

    灭金,南宋朝廷确有此意,毕竟金国制造了“靖康之耻”,且南宋每年还得向金供奉岁币,若能趁机灭掉金国,不仅能一雪前耻,还能省去岁币。

    可联蒙,初时并未有达成,反而等金国快要灭国时,南宋朝廷认为当谨慎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不可重蹈“联金灭辽”的覆辙。

    然而,金国在被蒙古攻打时,金国不仅没设法与南宋朝廷缓和关系,联合共同抗蒙,反而在主战派推动下,发动南侵,想通过在南宋劫掠获得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金国自然没了与南宋朝廷和议、联宋抗蒙的可能,倒促使南宋朝廷与蒙古联合灭金。

    “赵光义从知雄州贺令图等人那得到辽国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消息,当即觉得他等了六年多的北伐时机已至,决定趁此机会,再组织一次北伐,此番定要一雪前耻,将幽云夺回。”

    “可能是上一次坐驴车坐出了心理阴影,赵光义这次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将指挥权交给了宋军诸将。”

    始皇好奇道:“赵光义未亲征,此战又因何而败?”

    李念笑道:“因为宋军的主帅曹彬。赵光义认为第一次北伐失败,一大原因是宋军太过聚集,一路大军直取幽州。虽说集结重兵,实力更强,更有机会攻破幽州,可如果攻不破,宋军反而会被幽州拖住,无法去夺取其他城池,阻碍辽军增援等。”

    “于是在这次北伐,宋军兵分三路,尽管每路大军都比先前弱,却可互为倚仗,互相照应,三路大军先取幽云其他州府,最终于幽州城汇合。”

    “此举既可为在决战前清扫一番幽云的辽军,削弱辽军,还能分散牵制辽军兵力。”

    “若如第一次那般,宋军直取进攻幽州,辽军也只需在幽州防御、支援幽州即可。此策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