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铁网下的无声较量(1 / 2)
省第一监狱在经历了鲍玉佳(安徽淮南)爆事件的震荡后,进入了一个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新阶段。
孙鹏飞(石家庄)式的赤裸暴力被压制,但正如监狱管理层所预见的,一种更隐蔽、更精致的“软性控制”
开始悄然滋生,考验着矫治工作的深度与精度。
这股新势力的核心,是几个过去在孙鹏飞阴影下并未直接参与暴力、但同样精于算计、渴望影响力的犯人。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直接对抗管理和使用暴力已无出路,于是转而利用人际关系操控、信息不对称、以及集体沉默的压力来构建新的影响力网络。
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欺压,而是试图形成一种“大多数人的暴政”
或“温和的霸权”
,排斥异己,树立自身在犯人群体内的权威。
他们的要试探目标,便是因挺身而出而声望骤升、却又沉默寡言的鲍玉佳。
他们试图将他捧上“神坛”
,进行“软性绑架”
。
“鲍哥,你说句话,这事儿该怎么弄?”
(将决策压力推给他)
“咱们车间的人就得抱成团,不然还得被欺负,鲍哥你得带头啊。”
(将其树立为小团体核心)
他们试图用“尊重”
、“拥护”
的名义,将鲍玉佳塑造成一个象征性的领袖,从而借他的名望来行事。
然而,鲍玉佳的内心经过那场爆的淬炼,已变得异常清晰和坚定。
他对权力毫无兴趣,对这种裹着糖衣的奉承只有本能的反感和警惕。
他用更冷的沉默和直接的回避回应这一切,甚至在某次对方说得过于露骨时,生硬地回了一句:“俺不懂这些。
找干部。”
他的反应,让那些试图利用他的人碰了一鼻子灰,也使得这股“软势力”
无法轻易地窃取他的道德光环。
一计不成,这股势力转而采取了更策略性的手段:孤立非合作者,营造顺从氛围。
他们不再欺负魏(新城场站油料股),反而表现出一种虚假的“关怀”
,试图将魏也纳入他们的“关怀”
范围,从而彰显其“仁义”
。
但同时,他们对那些不买账、不融入、或对管理层表现出积极配合态度的犯人,开始了“软性隔离”
:
在小组讨论时,刻意忽视他们的言。
在集体活动中,默契地将其排除在核心圈外。
散布一些模糊的、无法证伪的负面评价:“那人有点轴”
、“不太合群”
、“好像挺爱打小报告”
。
这种无处不在的、细微的冷暴力,难以取证,却能让受害者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立无援。
监狱管理层敏锐地洞察着这一切。
他们知道,这种“软刀子”
的长期危害性可能比个别暴力事件更大,它腐蚀的是集体的氛围和个体的心理健康。
他们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强化正面引导,树立多元化榜样:不仅表扬鲍玉佳式的勇敢,也大力表彰踏实劳动、认真学习、积极配合矫治的各类犯人,传递“成功改造的路径不止一条”
的信号,瓦解“非黑即白”
的小团体逻辑。
畅通并绝对保护举报渠道:反复向犯人强调,遭受“软暴力”
或“软孤立”
同样可以且应该通过匿名信箱、信任的管教干部等渠道反映,承诺并将做到绝对保密和坚决干预。
引入更丰富的团体活动:组织需要协作才能完成的技能竞赛、文体活动,随机分组,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