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海东暗流(3 / 5)

加入书签

宴、笑容可掬的照片。

光鲜的皮囊下,流淌的可能是毒土里榨取的血金。

海东市中心,恒隆大厦顶层,“永年资本”

的办公室占据着绝佳的视野。

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天际线尽收眼底。

室内是极简的奢华,线条冷硬,昂贵的艺术品点缀其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雪茄和皮革混合的味道。

张宇坐在宽大的真皮沙上,对面就是罗永年。

他五十多岁,保养得宜,头一丝不苟,穿着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笑容温和得体,眼神深处却有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洞悉规则的平静。

他亲自为张宇斟了一杯顶级的金骏眉,茶汤橙红透亮。

“张检察官,久仰大名。

塘湾村的事情,真是让人痛心啊。”

罗永年放下茶壶,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惋惜,“周金海那些人,利欲熏心,破坏环境,罪不容诛。

我们基金会和一些环保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和应用,希望能为那些被污染的土地和百姓做点实事。”

他自然地提到了自己资助的“环保项目”

,言辞恳切。

张宇不动声色地端起茶杯,温热的瓷器触感暂时压下了颅内的嗡鸣。

他没有直接质问那些壳公司,而是将一份物证报告轻轻推到了光洁的茶几上——那是“深绿”

遗产中,那本印着扭曲树叶徽记的实验日志的几页关键扫描件。

上面用冰冷的技术术语,记录着在塘湾村区域进行的“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效率测试”

数据,测试时间,远在官方污染报告出炉之前!

而测试记录的签名缩写,是一个极其潦草的“lyn”

“罗先生热心环保,令人敬佩。”

张宇的声音平稳,目光却如同探针,直视着罗永年那双深邃的眼睛,“我们在调查一起旧案时,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历史技术记录。

关于塘湾村西区的土壤成分,记录显示,某些机构似乎早在数年前,就对其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种类、浓度…掌握得异常精准。

甚至…还进行过针对性很强的催化降解实验。

这份日志的签名者‘lyn’,不知罗先生是否认识?或者,贵机构下属的研究部门,是否曾使用过这种独特的扭曲树叶标记?”

罗永年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变化,连嘴角上扬的弧度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

他优雅地拿起那份扫描件,只随意瞥了一眼,眼神平静无波。

“扭曲树叶?很有设计感,但抱歉,我从未见过。

我们资助的研究项目都有严格的标识规范。”

他将文件轻轻放下,手指在光滑的纸面上点了点,“至于‘lyn’…常见的缩写组合太多了。

我们机构的研究人员流动也大,几年前的记录,查证起来恐怕很困难。

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和坦然,“如果这些数据是真的,那不正说明,有人很早就关注到塘湾村的污染问题了吗?或许…是某些有良知的科研人员在默默努力?可惜,他们的成果似乎并未得到重视和应用。

这真是…时代的遗憾啊。”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动作从容不迫。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耀眼的金边,与他话语中那份无懈可击的“遗憾”

形成刺目的反差。

张宇也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却带不走一丝寒意。

颅内那该死的耳鸣声,在罗永年滴水不漏的回应中,仿佛又增强了几个分贝,如同无数细密的钢针扎向深处。

眼前这个衣冠楚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