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海东暗流(2 / 5)

加入书签

、标注着“高度可疑壳公司”

的深红色节点:海东宏图置业有限公司、远帆国际投资(海东)有限公司、港信资产管理(海东)合伙企业…

“手法很老练,但也很贪婪。”

经侦总队长王磊指着屏幕,他是个精干的中年人,眼袋很深,显然熬了不止一夜,“这些壳公司层层嵌套,像套娃。

表面看,资金进进出出很‘干净’,有贸易背景,有所谓的技术服务合同支撑。

但穿透到最后几层,”

他手指猛地戳向屏幕角落几个几乎看不清的小节点,“资金最终沉淀的地方,都与一个名字高度关联——‘海东临港产业协同展基金’。”

“这个基金?”

张宇追问,颅内那该死的耳鸣似乎又尖锐了几分,他不动声色地揉了揉太阳穴。

“背景很硬。

名义上是国资背景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临港新区开。

但实际运作…水极深。”

王磊调出基金结构图,“关键点在于它庞大的资金池和极其宽松的‘劣后级’投资准入。

周金海案前,塘湾村西区那块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地,就是由一个叫‘宏图置业’的壳公司,以近乎废地的价格拿下,然后迅抵押给了这个基金下属的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套取了大笔优先级资金。

而最终为这笔交易提供担保和劣后兜底的…是另一家壳公司‘远帆国际’,它的实际控制人信息极度模糊,但资金流向上,有微量但无法忽视的痕迹,指向了海外离岸信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磊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沉重:“张检,这手法不新鲜。

污染土地在他们眼里不是负担,而是完美的资产。

先低价控制污染源,利用信息差和复杂的金融工具将其包装成‘待开潜力资产’,吸引优先级资金入场。

然后?要么永远‘治理中’,资金沉淀在里面滚动;要么…等待像陈大海这样的人真的搞出了净化技术,土地价值飙升,劣后级投资人(那些壳公司背后的真正受益人)就能以极低的原始成本,攫取最暴利的增值!

在这个过程中,污染本身,成了他们最好的护城河和利润倍增器!

普通资本不敢碰、不能碰,恰恰是他们垄断和攫取暴利的空间!

周金海,不过是这条血腥食物链上,一个负责前期‘脏活’的打手罢了。”

资本以污染为食,以绝望为肥。

张宇凝视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节点和流动的数字,仿佛看到了塘湾村那片焦土下挣扎的根须,看到了陈大海掌心那颗搏动的焦黑稻种所承受的无形重压。

基金会(0hf)的秩序,就是建立在这种对生命和土地的彻底异化之上!

“找到这个‘远帆国际’的实控人!

还有那个提供劣后担保的离岸信托受益人!”

张宇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检察官特有的穿透力,“基金内部,谁是关键决策者?谁在推动这些污染地块的包装和融资?”

“正在全力攻坚,但阻力很大。”

王磊眉头紧锁,“基金管理层背景复杂,动辄涉及‘展大局’‘招商引资’的大帽子。

我们查到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核心委员之一,海东市知名企业家、慈善家,罗永年。

他在海东政商两界根基很深,形象非常‘光鲜’。

宏图和远帆这两家壳公司的一些外围关联方,和他名下的一些‘非营利性’产业研究机构有过资金往来,数额不大,但时间点很微妙,恰好是污染地块收购和抵押融资的前后。”

罗永年。

这个名字被标注在屏幕中央,旁边是他出席慈善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