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番外2(1 / 6)
太元二十年,海上贸易开展,不仅是西域各国,便是海上也有了来客。
他们惊诧于大汉的繁华,难以想象大汉竟然有那许多精美的陶瓷,华丽的丝绸。
对外贸易的开展,令大汉生活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土豆、玉米、红薯的引入,刘徽开始在全国推广,一步一步井井有条的安排,以令天下百姓都能得以果腹。
与此同时,随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汉的人口翻了又翻,等到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经过全国的统计,比起刘彻当年在世时,百姓的生活,粮食的收入,涨了将近十倍之多,真是让人震惊无比。
西域各国在这二十年不断的消亡,西域没有各国,只有一个凉州各郡县。
连同羌族的地界在此时也只是作为大汉的郡县。
不仅如此,大汉虽然自太元三年举一国之力多年灭以匈奴后,再无战事,可开疆辟土的事,刘徽没少干。
北边那一片的黑土地啊,有人就收了,没有人也得归了大汉。
同时刘徽几乎是让半数的将士将去开拓上面的土地,刚开始对那样一个不毛之地,而且还是寒冷的地方,无数的臣子反对。
等刘徽让人开出不少的黑土地,随之也让人种上粮食后,一片一片的黑土地,那可都是宝,粮食的收成让朝堂上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都闭上了嘴。
开的哪门子的玩笑,不毛之地?
天下有不毛之地吗?
土地在那儿,好与坏都是靠自己经营出来的。
不会有人以为天上会掉下馅饼吧,想吃什么,用什么,得自己想办法争取。
开渠引水,造桥修路,从前刘徽在刘彻的手里一直积极推行的事,到如今在她是天下之主,她也在不断的调动百姓为之。
如今的河流,长江也好,黄河也罢,都不是好相与的,况且想要通内河,以令南北能够调动,车马陆运太费时间了。
刘徽早年支持刘彻修河治水,到她手里,朝廷大部分的收入都用在修河上。
想让百姓们吃苦不反抗,那得先让百姓们吃饱,同时也将修河的益处告诉他们,好让他们知道,啊,原来这条河修下来竟然是为了让南粮北调,也让沿河的百姓能够多一份收入。
既是双方得利的事,必须不能有怨言,朝廷又没有让他们白干活。
况且让他们干活也是在农闲的时候。
干活还会有钱拿,谁能不乐意干?
刘徽啊,既有安民的远见,也有赚钱的本事,纵然朝堂不愿意批钱,那刘徽也有能力自己赚钱。
别的不说,海上贸易的事,刘徽当年去百越的时候已经着手准备,在刘彻时期人出去探了路,后来刘徽加大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很快上了正轨。
世家贵族还没想好怎么分西域的利,结果刘徽一个转身竟然又弄出一条别样的商道!
早知道刘徽不好对付,她干下的那些事,谁都想不到。
一桩一桩,环环相扣。
当他们思虑如何对付刘徽,夺刘徽利的时候,刘徽的目光早就落在外头,要跟外面的人争,和外面的人抢,抢到了争到了,才是大汉的。
瞧瞧那一个个登船而上的人,再有出海探寻回来的粮种,随着推广,让大汉百姓的日子比之从前更好过。
有客远来,世人方知外面的世界那么的大,让人不受控制的想,世界到底是有多大的呢?
出海回来的人啊,能够给人寻到答案呢。
绘声绘色的道出在外头的见闻,听得刘允好奇无比。
眨眨眼睛不由的望向说话的那个人,末了又将视线落在刘徽的身上。
六十好几的女帝陛下看起来依然年轻,若不知道她的年纪,怕是以为她只有三十来岁。
“世界很大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