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刘彻 他们以为敢逼宫的皇帝是软柿子(3 / 6)
一提。
刘徽为何要查吏治,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刘彻那么多年来不太管事,放任底下的人随便来。
而今刘徽登了基,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收拾那些尸位素餐的人。
其中原由,都是聪明人,便不需要多言,吏治清明,才能保证天下安,能说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可见刘徽的要求之高。
她能守住的规矩,要求别人也要守住,无人能够挑出错。
不过,朝臣都明白,刘徽不是像刘彻的帝王,刘彻是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因一己之喜与不喜,他可以把人流放,杀之,也可以因一己之喜,而将人提拔到那人的德行所不配的高度。
刘徽不是的。
她没有喜与不喜。
她只看人能不能用,该不该用。
如随她登基,眼瞅天下安了,一个叫王刻的人上书对刘徽破口大骂,指出刘徽逼宫篡位,道刘徽是在为后世留下一个坏的榜样,以令天下从此都不再守君臣父子之礼。
所有人臣子在听清上书内容那一刻都不由自主的端详刘徽,似在思考,同时也在等刘徽的反应。
刘徽,把人召到跟前了。
得了,一个个都在想,刘徽能够容人那么指着她的鼻子骂她不忠不孝不义?
结果,人,刘徽叫来了,听人当面的骂,刘徽的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看人骂得口干了,还让人给他送上米汤,好让人喝完后再继续骂。
一群人见刘徽的举动,有些拿不准刘徽的心思了,刘徽把人叫进宫来不是要训人的吗?
饶是卫青对刘徽挨骂的事也不太好受。
对,刘徽是逼宫篡位不假,也是刘彻亲自下达的诏书传位给的刘徽。
算名正言顺?
谁对此事都避之不谈,也是拿不准刘徽对此事的态度。
当然,在众臣的心中,认为刘徽作为一个敢逼宫的人,定不能接受别人指着她的鼻子骂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王刻骂得停下了,刘徽不紧不慢的问:“还有吗?”
骂了将近一个时辰的王刻,骂累了,本以为刘徽应该会有所不满的,或许一声令下他命都得没了,不过没有关系,王刻敢骂就料到最坏的结果,他不怕事儿。
不怕事的王刻抬头挺胸,一副大义凛然不畏死的样儿道:“骂完了。”
难听的话真多,将近一个多时辰呢,不带重复的,引经据典骂得刘徽浑身上下好像没有半分优点,都不应该为人了。
旁听的人担心或许刘徽会受不了,先一步要某个人的命。
刘徽点了点头,道:“朕有意让你负责都察院的诸事,你可愿意?”
啊?骂得是挺高兴的,可是骂完后的人想过最坏的结果,将会得到何种惩罚,岂料刘徽会让他负责都察院,监察百官,进谏于刘徽的位置。
刘徽压根没有半分让人骂的不适道:“朕不否认自己犯下的错。
不忠也罢,不孝也好,不义也罢,朕犯下的罪朕认,可朕也知道,朕想要坐上这个位子只有这一个办法。
“朕要立千秋不世之功,在朕走上这个位置前,朕不择手段,用尽阴谋诡计,纵然以白骨染座,史书墨染书迹,再来一次,朕照样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后世如何评说,有多少人因此而效仿,朕管不着。
朕只知道,朕要成为大汉的皇帝,你们可以骂朕不忠不孝不义。
可朕会记得朕如何争来这个位置,为何要争来这个位置。
朕,会记证明给你们看,纵然朕逼宫篡位,可大汉天下,不会再有比朕更适合坐在这个位置的人。”
自信的刘徽,有着远大的志向,她是为一己之私,可她为的从来也不是一己之私。
刘徽指向王刻道:“无论你为何而骂朕,朕不介意让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