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不是此身闻胜讯,怎教眉际暂舒愁(5 / 5)

加入书签

嵩“边军不可用”之谣,证谢渊“练兵强边”之效,为北伐扫清首障;萧桓闻捷坚定,定“清奸护社稷”之志,为皇室内部凝聚注入力量,补大吴“北境稳固、内外同心”的历史闭环。

此捷报之事,有四重历史意义:其一,固北境——斩敌万余、俘敌首、缴粮马,瓦剌西翼战力大损,淮河防线稳固,京师北大门再无虞;其二,破奸谋——张文被扣、捷报传京,李嵩“阻军截报、惑乱朝局”之谋落空,其“通敌”之迹渐露,为后续清剿提供契机;其三,振民心——捷报传遍大吴,江南百姓自发捐粮捐银助北伐,边军将士刻“破瓦剌、迎上皇”于甲胄,形成“天下同心抗敌”之势;其四,定北伐——淮河大捷为北伐首胜,提振全军士气,谢渊可借势调京师军、岳谦可整宣府卫,北伐推进有了坚实根基。

然危局仍余:瓦剌残部未灭,仍需李默追击;李嵩党羽未除,张文招供尚需时日,其门生仍藏于吏部、户部,暗阻粮饷调度;南宫与外界联系仍受限制,萧桓归京尚需等待。然淮河大捷的意义,已远超“军事胜利”——它如一道光,照亮大吴中兴之路,让忠良见希望,让百姓见太平,让奸佞见末日。南宫闻捷之日,便是大吴中兴“星火燎原”之始,后续清奸、北伐、归京,皆由此展开,终成“忠良护社稷、百姓安家园”的历史闭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