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不是此身持正论怎教北伐免寒侵(1 / 6)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帝纪?成武卷》载:“成武二年冬,南迁派余党(李嵩旧部,张文、陈忠为)联合理刑院、诏狱署官员,递弹劾疏至奉天殿,构陷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拥兵自重’,列‘截留淮河大捷粮饷三万石、私调宣府卫边军五千、拒吏部核验军籍’三罪,请成武帝萧栎‘革飞职,押京问罪’。

时萧栎览疏,忆秦飞淮河破瓦剌、查李嵩通敌、护北伐粮饷事,知为构陷,遂召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核验疏中墨痕、印鉴,果查得‘粮饷截留’为伪造账册、‘私调边军’有岳谦手谕为证。

栎于朝堂斥南迁派‘借构陷忠良乱军心’,力保‘秦帅不可动’,令张启查构陷者,终揭张文、陈忠‘私通瓦剌细作、怕飞深究’之实,皆押刑部审讯。”

此构陷之事,非仅“党争倾轧”

之局,实为“清奸护忠、稳固北伐”

的关键博弈——南迁派余党惧秦飞查其私通瓦剌之罪,欲借“拥兵”

之名除之;萧栎力保,既护忠良之命,又保北伐之基,更破“官官相护”

之网,补大吴“忠良无虞、社稷可安”

的历史闭环。

今唯述栎护忠半日之独角始末,不涉旁支,以细节显构陷之毒、护忠之坚、心念之明。

奉天殿冷奏疏沉,构陷忠良祸乱深。

截饷虚言遮罪迹,调军假证惑君心。

帝知奸计明如镜,力保秦帅义似金。

不是此身持正论,怎教北伐免寒侵。

奉天殿的晨雾尚未散尽,殿内的盘龙柱映着微弱的晨光,泛着冷硬的光泽。

萧栎坐在紫檀木案后,指尖捏着一卷弹劾疏,疏纸是吏部专用的麻纸,边缘印着“吏部考功司”

的暗纹,却透着股异样的沉滞——是南迁派余党递来的,弹劾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拥兵自重”

,疏列着张文(吏部侍郎)、陈忠(户部侍郎)的联名签押,还盖着理刑院、诏狱署的朱印,显是早有勾结。

他展开疏卷,墨字是张文的笔迹,却比平日潦草,显是写时心焦,怕夜长梦多:“秦飞掌玄夜卫北司兼淮河防务,恃功而骄,截留淮河大捷粮饷三万石,藏于私仓;私调宣府卫边军五千,未报吏部备案,有‘擅权’之嫌;拒吏部核验边军军籍,言‘军情紧急,吏部无权干涉’,实乃‘拥兵自固’,恐生异心。

臣等请陛下革秦飞职,押京交诏狱署审讯,以正纲纪,以安朝局。”

“截留粮饷”

四字像根刺,扎在萧栎心头。

他想起上月秦飞递来的粮饷核销册,上面详细记录着“淮河大捷缴粮五万石,三万石送京师补安定门防务,一万石留淮河边军,一万石赈淮河灾民”

,还有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的勘验注“粮饷流向清晰,无截留痕迹”

——张文、陈忠竟连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构陷都敢递,怕不是急着要除秦飞,掩盖自己的罪证。

萧栎的指尖落在疏上“私调宣府卫边军”

的字句,忽然想起秦飞请调边军的密信——信中写“淮河残敌未灭,需宣府卫旧部(岳谦所统)助战,已获岳谦手谕,待战后补报吏部”

,还附了岳谦的亲笔手谕,上面盖着“宣府卫都督府”

的印鉴,是合乎《大吴官制录》“边军临危调遣,战后补报”

之规的。

张文身为吏部侍郎,不可能不知此制,却故意忽略,显是刻意构陷。

他抬眼望向殿外,晨光渐亮,却照不进吏部、户部的暗角——李嵩虽被软禁,其旧部张文、陈忠仍把持吏部考核、户部粮饷,这些日子,不断有御史递密报,说“张文借考核之名,罢黜山西、陕西等地秦飞旧部”

“陈忠拖延北伐粮饷,借口‘国库空虚’,实则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