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锦臆奋张凝晓旭疏翎纷落点苍苔(2 / 7)
了计较,这账,得理,却不能声张。
辰时过半,府外传来车马声,是石崇派来的亲信(镇刑司主事刘达),捧着一个紫檀木匣,说是“石大人听闻郡王喜字画,特将家藏的永熙帝御笔《耕织图》赠予郡王,聊表宗亲情谊”
。
管家接过木匣,刚要通报,萧栎便抬手阻止:“先放着,别开匣,我自有处置。”
他深知石崇的为人,送礼必藏私,这《耕织图》怕是裹着烫手的麻烦。
廊柱后的玄夜卫探子(北司校尉赵平)将这一幕记在密录簿上:“辰时四刻,刘达送紫檀匣至郡王府,栎令‘放着勿开’。”
写完,他悄悄退至巷口,与另一名探子交接——按周显指令,需每两个时辰递一次监控简报,确保萧桓实时掌握动向。
刘达离开郡王府后,并未走远,而是在巷口茶馆二楼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盯着郡王府大门——他奉石崇之命,要观察萧栎是否打开木匣,若打开,便意味着“有拉拢余地”
;若退回,再另寻他法。
木匣内,除了永熙帝的《耕织图》,还有一封夹在画轴夹层的密信,是石崇亲笔所写:“江南盐运近年为谢渊所控,旧部多遭打压。
郡王若愿出面,以‘宗亲监管盐务’为名,可夺回盐运之利,届时与郡王三七分润;另,前帝旧部在江南尚有势力,郡王若需,可随时调遣。”
石崇的算盘打得精:拉拢萧栎涉盐运贪腐,既能借其“宗亲”
身份夺回旧党利益,又能握其贪腐把柄,若萧栎拒,便散播“郡王拒收宗亲礼,轻视旧臣”
的流言,挑动萧桓猜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栎直到午时,才让管家将木匣抱进书房。
他没有直接开匣,而是取来一根细针,轻轻挑开木匣缝隙,借着窗外的光线,隐约看见画轴夹层有纸张凸起。
“果然藏了东西。”
他冷笑一声,取来一张空白纸,写下“宗亲联谊当守礼制,私赠御笔字画恐违祖制,谨将原物奉还,望石大人谨守臣道”
,折好放在匣内,再命管家“即刻送回镇刑司,亲手交给石崇,不可经他人之手”
。
管家捧着木匣出门时,巷口茶馆的刘达看得真切,立刻下楼骑马回报石崇:“大人,萧栎没收,还写了信,看样子是铁了心不与咱们往来。”
石崇坐在衙署的太师椅上,捏着茶杯的手微微用力,杯沿几乎被捏碎:“不收?那便给他加点‘名气’,让他想藏都藏不住。”
石崇的木匣刚送走一个时辰,府外又来车马,这次是礼部尚书王瑾——他受谢渊之托,想邀萧栎联名奏请“彻查地方贪腐,尤其是石崇旧党掌控的江南盐运、漕粮”
。
“郡王殿下,”
王瑾被请进书房,开门见山,“如今三策推行,清查江南赋税已开始,可石崇的人仍在暗中阻挠,陈忠侍郎虽尽力,却因‘中立’身份不敢硬查。
若殿下肯牵头,以‘宗室关注民生’为名,联名奏请陛下派玄夜卫协助,定能一举揪出盐运、漕粮的贪腐窝案,震慑旧党!”
语气恳切,满是期待。
萧栎起身,给王瑾倒了杯凉茶,语气平和却坚定:“王大人的心意,臣弟明白。
只是《大吴宗室礼制》载‘宗室不得干预民政、不得联名奏请查案’,臣弟若违制,不仅会被石崇抓住把柄,还会让陛下为难。”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臣弟近日整理宗亲封地旧账,现江南有宗亲与地方官勾结占民田,或可将此情况单独奏报陛下,顺带提及‘民田被占恐与漕粮克扣有关’,为陈忠大人的清查添份助力——这样既不违制,也能帮上忙。”
王瑾闻言,虽有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