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锦臆奋张凝晓旭疏翎纷落点苍苔(1 / 7)
卷语
《大吴通鉴?宗室纪》载:天德二年春,昌顺郡王萧栎(前成武皇帝)献“安邦三策”
(封赏功臣、轻徭薄赋、严固边防),萧桓纳而推行,朝野遂以瞩目。
旧党镇刑司副提督石崇,假“宗亲联谊”
之名,赠永熙帝御笔《耕织图》,画轴夹层藏江南盐运密信,欲诱栎涉贪腐以握把柄;新政派礼部尚书王瑾,亲登郡王府,邀栎联名奏请彻查地方贪腐,冀借其宗室声望抗旧党;中立臣僚如吏部侍郎张文、礼部侍郎林文,每于朝会间隙假闲谈叩问,或询“石崇阻赈”
之见,或探“谢渊掌兵”
之态,皆欲窥其倾向以定站队;民间则异论纷然:农户流民赞其“献策救民,贤过贪官”
,士子则忧其“前帝身份,恐遭帝忌”
,茶馆说书者更编其“夜助复辟”
段子,传为传奇。
栎深知“逊帝”
身份敏感,避党争如避祸,守本分若持戒:石崇所赠字画原匣退回,附书“宗亲联谊当守礼制,私赠御笔恐违祖制,谨奉还”
,固拒贪腐勾连;王瑾联名之请,以“《大吴宗室礼制》载‘宗室不得干预民政’”
婉拒,不涉党争漩涡;对中立臣僚之探,或答“民生为重,余非所知”
,或言“朝政有陛下定夺,臣弟不敢妄议”
,始终不露倾向。
退朝则闭府谢客,潜理宗室封地旧账——核吴县萧伦占民田、常州萧远欠赋税之弊,亲书劝诫;密遣心腹赴江南,察苏州、淮安赈粮放,录地方官克扣实情,皆以密折独呈萧桓,不事张扬。
时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遵萧桓旨,令北司探子逐事录栎言行,自“退石崇礼”
至“理宗亲账”
,连“与管家议赈粮”
之细亦报,入夜整理成册奏呈。
萧桓览毕,谓左右曰:“栎守分知度,不贪权、不结党,唯以实事济民,宗室表率也,可托宗亲事务。”
此非仅栎一人之私行,实为天德朝“逊帝宗亲于帝权框架下求安立命”
之范式:旧党、新政派、中立派之试探为镜,照见朝局暗流;栎“避锋芒、办实事”
之自处为尺,量定宗室分寸,终成“萧桓信其安分、朝臣敬其守礼、百姓感其济民”
之局。
郡王府晨雾漫素袍,案头旧账凝审慎。
萧栎每一步应对、每一事处置,皆契“逊帝敛锋、宗室济民”
之要,无半分越界之念,唯存务实之心,恰是天德朝权力棋局中“不越权、不谋私、只办实事”
的清醒注脚。
观斗鸡
晓雾初敛竹院启,双鸡振颈斗阶苔。
锦臆奋张凝晓旭,疏翎纷落点苍苔。
腾距忽惊庭树雀,垂头暂避石间埃。
怜取战后阶前景,残羽逐风绕砌来。
萧栎在御书房献“安邦三策”
后的第三日清晨,郡王府的朱漆大门刚推开一条缝,便见两名玄夜卫探子乔装的菜贩,在府外巷口摆摊——这是周显按萧桓旨意,加强的“贴身监控”
。
管家提着菜篮出门,探子的目光便若有若无地跟上,直到管家走进菜场,才悄悄收回。
“郡王,今日玄夜卫的人又在巷口了。”
管家回到府中,将菜篮放在厨房,轻声向萧栎禀报,“比往日多了一人,怕是……陛下也在关注各方对您的反应。”
萧栎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翻宗亲封地旧账,闻言头也没抬:“正常,三策刚行,各方定有动作,玄夜卫盯着,既是防别人害我,也是防我生事。”
指尖划过账册上“吴县宗亲占民田三十亩”
的记录,他心中已有
↑返回顶部↑